当前位置: > 热博

中国崛起靠什么,刘元春教授一语击中

时间:2022-07-03 01:56:04 热博 我要投稿

前天,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在线上举行,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发表了一个观点挺有冲击力,觉得这波全球通胀带给中国的是机遇大于挑战,大变局会给予中国进一步破局的很大契机,这次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变化做好自己的事情。

目前全球的滞涨现象越来越严重,刘教授的观点是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会体现在GDP的下滑,关键是美元指数比较高,还有房地产价格指数高和股票市场的高估,这些很可能出现一轮泡沫破灭的现象,美元在这次的冲击中尽管不会被取代,然而会受到冲击,欧洲也在因为通胀搞紧缩,未来欧债危机也可能再现。

对于这样的外部主要经济体的变化情况,刘元春的认为我们要出台企业成本控制政策对冲价格上涨的压力,这对中国崛起将是又一次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刘教授看问题直接切到了病根,目前对全球经济来说的确主要矛盾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出现了滞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处于一个收缩的过程,那么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物价又高,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这对经济来说显然是不利于持续增长的。这种情形下我们国家虽然说也有物价上涨的压力,通胀在我们这边也出现了,不过相比起美国和欧洲还是压力小了很多,当前除了油价我们自己没法控制外,毕竟原油我们是进口的,这个会直接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成本,而我们试图通过将煤炭变为战略的基础能源来缓解原油带来的成本压力,这样对于成本冲击的释放能力和缓解能力似乎大大的提升了,关键是这种通胀体现在了大宗商品以及汽车、耐用品和制造品上。

为什么说这对中国是有利的呢,你想想要不是油价大涨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估计推行得没那么胜利了,大家对能源带来的压力自然就没那么迫切了,其实这就形成了一种意识,新能源产业体系会支持中国经济的重新崛起,在过去我们是传统能源为主的时代,进入新能源时代意味着经济的全面转型,这个庞大的产业链也会渗透到全世界,让中国成为世界的新能源和经济中心。

刘教授提到了滞涨的处理方式,意思要从战略上转型,将中国比较大的生产潜能转化为供应能力,这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产业链是完整的,也是世界高端制造大国,怎么能将这种制造能力转换为供应全球的能力是关键,怎么能做到供应到全球呢,关键还是看产品的比价效应,不仅仅要技术水平高、产品的附加值也要高,要做到这样的优势就要出台企业成本控制政策,尤其是结构性对冲政策依然要继续出台,以及贸易政策的定位和调整。

这实际上是说企业的成本要想再低,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国家需要出台一些对冲的政策,比如说通过减税降费,让企业的成本还能更低,这样卖到国际市场就有话语权和竞争权了,中国不仅仅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而且价格还很便宜,其实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是无法做到的,首先是在传统能源上无解,其次是产品的成本端的压力没法缓解,而我们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产品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因为俄乌局势原油价格出现了一波大涨,感觉更像是在重新改变这个世界一样,新型能源产业和技术的崛起会改变我们很多的认知,还是那句话中国目前虽然说也有通胀,只是比起主要经济体国家我们的通胀压力还是相对的小一些,而且未来有对冲的机会,这就是优势所在,在全球滞涨的环境下,如果我们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新能源产业的附加值,将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弯道超车机会,也是中国又一次崛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