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他9岁辍学打工,创业赚钱,制造电器,最后年销售额竟达4671亿元。

时间:2022-09-02 12:26:59 热文 我要投稿

他9岁辍学打工,一个月只赚5分钱,创业赚钱,制造电器,最后年销售额竟达4671亿元。

直到94岁,他才走完这一生。

他就是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

1894年11月,日本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雪。

27日这天,松下幸之助追着大雪的尾巴出生了,出生第二天,大雪突然戛然而止。

“松下”这个姓的意思是,神木庇护,也还好有神明保佑,松下一家日子过得很滋润。

父亲松下正楠特别有生意头脑,早些年做了不少买卖,赚了不少钱。

然而,神明也有开小差的时候。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产业正在重建阶段,乱世能不能出英雄。

不知道,但乱世最能滋生野心。

许多农民趁着世道大乱,做起了投机买卖,狠敲了市场一笔。

看着别人捞钱,松下正楠心痒痒,也跟着一起一头扎进米市投机买卖。

结果,一不小心,松下正楠赔个精光,将家产、地产全都搭进去了,血本无归。

一家人只能搬到和歌山市,住在一间偏僻的小房子里。

可他们不知道,家道中落,只是这场悲剧的开头。

一旦推倒了第一张牌,剩下的牌倒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他们开了家木屐店,并让大儿子辍学回家帮忙。

但松下正楠过惯富日子,整天无心经营,只想着如何快速暴富。

1901年,木屐店就倒闭了,倒闭后没多久,大儿子得病无钱医治,拖了些时日就去世了。

后来,老二老三也相继去世。

一年之内,松下家接连失去3个孩子,母亲德子天天以泪洗面,幸之助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叹息。

好在父亲重新振作起来,在大阪聋哑学校找到一份活,勉勉强强能够养活一家人。

得了政策的便宜,幸之助也能免费上学,但他也只读了三年书,便被父亲强迫着辍学打工。

父亲的一位好友经营着一家火盆店,正愁无人帮忙,松下正楠一想,就把儿子送去那里当学徒。

那时候,松下幸之助才9岁,一个人坐上了火车站,前往大阪。

日本冬天寒风刺骨,为了取暖,每家每户都会备上一只炭火盆。

打磨火盆,就是幸之助每天的工作。

但打磨火盆可是技术活,得先用木砂纸磨平盆面,然后再拿干草抛光。

不说其他程序,就单是抛光,就需要耗上一整天。

幸之助才9岁,哪能承受得住如此大工程的粗活?

干了一段时间,双手早已被磨得不成样,肿得如同个粗馒头。

对幸之助来说,打磨火盆还好。

最难熬的是,每天早上洗漱,双手一碰到冰水,就疼得无法动弹。

除此之外,他还要帮忙照顾老板的儿子,天天要背着他玩,哄他开心。

自己还是孩子,就要去照顾另一个孩子,着实有些强人所难。

有一天,老板的儿子闹脾气,哇哇大哭,幸之助怎么哄都没用。

最后,害怕挨骂,他只能狠狠心,从自己的薪水里抽出1分钱,给他买了个红豆包,这才止住了哭声。

要知道,幸之助每个月工钱就只有5分,他省吃俭用,就为了多寄点钱回家。

但幸之助才干了3个月,火盆店就倒闭了,经别人介绍,又去了一家脚踏车店打工。

也是在这里,幸之助的经商头脑一点点被开发出来。

脚踏车店除了卖脚踏车,还负责修理车子。

有时候,脚踏车损坏太严重,客人往往要在店里坐上一大会,慢慢等车子修完。

这时,有些客人烟瘾犯了,就喜欢打发店里的学徒去买烟。

幸之助是店里最小的孩子,自然大家都喜欢使唤他。

给客人跑腿跑多了,幸之助心里的如意算盘开始敲起来了。

买一条完整的烟共有20包,店家还会额外送一包。

如果先用自己的薪水买下20包,这样还能免费得一包。

等到客人需要烟,再卖给他们,这样下来,一包烟8分钱,幸之助每卖20包烟,就能赚8分。

而且这样,他还不用来回折腾,省事省力气,还能帮老板多干点活。

客人抽得开心,老板也开心,一举两得。

幸之助每天都能额外赚到钱,他自然是开心了,可有的人心里不舒服了。

同样都是学徒,凭什么幸之助可以做小生意,于是伙计们联名将幸之助的事情破,告诉老板。

就这样,幸之助的小生意被搅黄了。

但好在幸之助做工勤快,既学到了本事,又赚到不少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幸之助赚得钱包一天比一天鼓,可父亲却没有熬过那年秋天。

幸之助当年才11岁,回到家时父亲早已西去,只留下一句话给幸之助:

“往后,你就是男子汉,我把这个家交给你了!”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物资供不应求,日本产品成了抢手货,日本工业飞速发展。

再加上,大阪那会开始通电车,大大挤压了脚踏车的市场。

幸之助一合计,决定跳出来单干,投身电气业。

当然,让他有底气裸辞,还是姐夫的一纸承诺。

先前姐夫打包票,能在电灯营业所给他谋份工作。

电灯营业所规定,必须要做满3年见习生,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职员。

3年未免也太久了,但幸之助总能找到法子,让公司破格将他转正。

要想成功,就一定要让别人看得到你,而能看到你的唯一方法就是,你得使劲站在有光的地方。

在营业所待了3个月后,公司举行电线接头技术竞赛,允许见习生参加。

幸之助参加,一举击败其他资深技术员,夺得一等奖。

不久后,公司扩展业务,一眼相中幸之助,破格提前转正他,任命他为工程领班。

从此之后,幸之助一路高歌猛进,没过多久,又被晋升为检查员。

在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市面上的插座都不太行,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尝试改良插座。

结果,等到他将成品拿给老板,老板却不屑一顾。

老板劝他多干点正事,他们是电灯公司,不是生产插座的,插座有问题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可幸之助偏不服气,既然老板不采用,那他就自己干。

于是,他果断辞职,决定自己创业。

离开那会,他已经是公司有分量的员工,连他的顶头上司都要礼让他三分。

老板苦口婆心劝他三思,如今的位置,恐怕往后他努力一辈子都无法达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

然而,辞职后的幸之助,日子确实不好过。

创业刚开始,公司就是“三无产品”,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厂房。

当时,日本员工离职,可领一笔离职金,幸之助一次性领到33.2日元,公积金42日元。

再加上自己还有一点积蓄,东拼西凑就有95.2日元。

可这些钱连一台机床都买不起,更别说办企业。

虽然对插座有点想法,可比起专业人员,幸之助只是门外汉。

专业的活还得专业的人来做,幸之助靠着那双能说会道的嘴,挖别家公司墙脚,拉来两位技术人员。

当然,别人也没那么傻。

保险起见,他们俩跟公司请了长假,决定先来幸之助这边试试水,可行再辞职,不行就跑路。

女朋友井植梅为了支持他,忽悠自家弟弟辞职来帮他。

幸之助家有两间房,他将其中一间改装成厂房。

于是,五个人一条心,窝在小厂房里开始干活了。

他们瞄准市场,决定先制作插座的胶木外壳。

但当时,胶木外壳厂家都是对外保密,绝不泄露制作胶木外壳的原材料。

幸之助到处打听,可还是撬不开厂家的嘴。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到别人家工厂外的垃圾桶捡胶木外壳,拿回家自己琢磨研究。

埋头研究了几天,五个人还是一头雾水,完全没有思路。

这时,幸之助碰巧听说,前同事在一家胶木外壳厂工作过,学到皮毛后就自立门户单干。

结果忙活了几年,还是没啥起色。

对方曾得过幸之助的帮助,于是非常爽快,将看家本领一股脑全告诉幸之助了。

在他的帮助下,幸之助几个人终于生产出第一批电灯插座。

可光生产出来还不算成功,销售才是最后的重头戏。

幸之助揣着自家插座,走街串巷吆喝了十几天,也才卖出100多个。

月底一结算,账户上不到30元,连本钱都没有捞回来,大家都沉默了。

忙活了一个月,结果连吃饭都成问题,饿着肚子谈理想,就是笑话。

于是,那两位技术人员见形势不妙,及时止损跑回自家公司接着上班。

他们尚且还有退路,可幸之助已经没有后路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当掉入低谷,再往下走,每一步都只能是上坡路。

有一天,幸之助接到一份“川北电器制作所”订单。

对方要求,需要1000个电风扇地盘,需要胶木合成,年底货款两清。

原本,他们的电风扇底盘都是以陶瓷为原料,但陶瓷成本太高,最后才改用胶木。

经别人介绍,他们决定与幸之助合作。

幸之助明白,对方可是大客户,如果能拢住这位金主,未来自己的工厂不用愁了。

于是,三个人加班加点赶完了这笔订单,对方特别满意,马上追加2000个。

就这样,幸之助小赚了一笔,在破产边缘游走的工厂也就此活了过来。

1918年,幸之助将店面移到繁华地段的街道。

3月7日,松下电器制作所正式开张剪彩。

在原有插座的基础上,幸之助巧妙发明了“双灯用插座”。

双灯用插座一上市,立即一炮而红,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做经销商。

幸之助灵机一动,又一商机来了。

自己正好可以与经销商签订合同,让他们提前预支保证金,自己再拿这笔保证金去做其他生意,钱生钱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就这样,幸之助拿着别人的钱,一点点将日本的电器市场打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时代的不稳定,让整个市场都像是一座浮桥,大家都说不准,下一场风又该刮向哪边。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幸之助的店也没能幸免。

产品卖不出去,仓库积货严重,幸之助着急得病倒。

还没等他缓过来,战争又爆发了,他整天躺在医院病床上,绝望地看着天花板。

但战争对百姓来说是霍乱,可对某些人而言反而是“福利”,幸之助就是后者。

幸之助开始做起了大生意,生产武器的简单金属部分等各种电子元件。

后来,对方需要制造250—300吨级的木船,也将这活交给了幸之助。

由于幸之助制作速度快,产品精良,人家非常看重幸之助。

最后,他们甚至让幸之助造飞机,1944年,幸之助耗资3000万,成立航空工业公司。

但看这个时间点,幸之助明显已经晚了一步。

后来,硝烟散去,幸之助生产的飞机完全无用武之地,根本没有机会上天。

航空可是烧钱的地儿,买方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债务让幸之助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时,妻弟还提出辞职,他自己辞职也就算了,还趁机挖走电器厂厂长。

当时为了挖他过来,幸之助费了多大心力,但既然妻弟开口了,自己自然没有不放人的道理。

毕竟是自家人,幸之助还为他保留一年岗位,让他能免费领一年工资,支持他创业。

妻子的三个弟弟联手成立“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发展势头强劲。

但这其实算是同行,难免会挤压到幸之助的地盘,但他完全不在乎。

他认为,都是自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一起赚钱总比一个人赚钱更好。

19世纪50年代,幸之助将触角伸向国外,将自家品牌打向全世界。

原计划5年营业额超过800亿,可没想到幸之助提前完成。

最后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是原计划的近两倍。

钱赚够了,幸之助却心生倦意,想要退休了,加上自己一大把年纪,也该颐养天年了。

1961年1月15日,幸之助宣布退休,回家过老年生活。

可幸之助前脚刚走,公司营业额受市场影响,出现巨大波动。

二战后日本经济已经达到天花板,造成企业产品供大于求,卖不出去,幸之助公司也难逃此劫。

没办法,刚动情地发表完一番退休感言。

没过多久,幸之助拖着一身老骨头,重新披挂上阵,回到公司主持大局。

幸之助以身作则,站到销售第一线,着手进行销售改革。

公司以前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也就是代销店、代营店从公司买进商品,每月分期付款出售给顾客,再每月分期结算将销货款返还给公司。

在这之前,还能行得通,可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搞这一出无疑是自寻死路。

代销店从公司买产品,顾客分期付款。

结果最后收不回尾款,代销店两头缺钱,自然也无法去公司买产品。

幸之助整顿这一制度,成立新公司。

代销店依旧从公司买产品,但新公司用现金从他们手中买下顾客的债券,由他们出面向顾客收尾款。

这样一来,代销店只需要理会销售,财务风险过渡给新公司。

不得不说,姜的还是老的辣,幸之助回来后,很快就将公司扶回正轨。

1968年,松下公司的销售额为4671亿日元,银行存款突破1000亿,成为日本收入增长率最高的企业。

这时,幸之助又产生了隐退之心,毕竟自己已经年过七旬,纵使有大能耐,也实在干不动了。

于是,1973年,年近80岁的幸之助再次宣布退休,转为幕后指导。

“企业如果有一百个人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当企业有一千个的人时候,自己走在中间;

当企业有一万个人的时候,自己在后面走;

当企业有十万个人的时候,自己在后面双手合十为企业祈祷就行了。”

为了让家族企业根基更加稳固,幸之助特意任命经营理念完全与自己不同的总经理。

他认为,只有“不同”,才是公司生生不息的唯一动力。

1989年4月27日,幸之助去世,享年94岁。

生前,他还在侥幸地想,如果自己有福气,或许还能过95岁生日,只可惜没能实现。

幸之助流传到至今,有三大著名的经营理念:自来水理念、堤坝式经营、玻璃经营。

但我觉得最惊艳的,还是他提出的,“用人只用70分的人才。”

对于顶尖人物,他们大多有脾气,不愿意服从安排,而他们的能力也很难突破。

而70分的人才,本身就在及格线之上,30分的距离,在他们看来就是跳一跳能够得着。

第一名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对手,久而久之,他们会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但第二名不一样,他们前方站着第一名。

他们会死死盯着第一名,不断与自己较劲,希望能缩短与第一名的距离。

于是,他们更愿意去努力,愿意听老板的话。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没必要要求自己事事完美。

留下30分空白,既是留给自己喘息的空间,也是留给自己进步的余地。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做一个70分的人,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坏事。

往后看,我们已经超越了及格线,值得表扬,往前看,我们还有一小段路要走,需要再接再厉。

但这份努力,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压力,因为只有30分差距,我们不需要使太多劲。

而且,每一步前进都是明显的,每进步一点,都能给我们极大的正向反馈,这能激励你继续努力。

就这样,循环往复,一直支撑我们走到最后,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

当然,我们的最终努力,不是要走到100分,这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我们是要努力扩大70分的区间,让自己一直留有30分余地。

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直不满足,留着30分饥饿感继续努力。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终点”,那不过是有些人偷懒的借口罢了。

别自我满足,也别事事苛求自己!

正如作家麦家所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为感谢读者朋友长期关注和鼎力支持,

9月9日

从粉丝中抽出1位,送蓝牙耳机一个,

1、关注本公众 号“ 创业新观察 ”

2、回复:“抽奖”,即可获得抽奖链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