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阵地丨这座城市库存总量全国第一

时间:2022-08-22 16:54:08 热文 我要投稿

今年以来,楼市地市持续低迷,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稳楼市政策。

据CRIC统计,截至7月末,全国共有209个省市出台385次房地产放松政策,涉及放松“四限”、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内容,至8月,放松政策仍然延续。

为鼓励买房,各地也是花样百出。这两天,某县城领导号召干部买房的视频更是广为流传,再加上近期长春、延吉、泰州、遵义等超10个城市纷纷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实际上,政策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去库存压力。

CRIC监测数据显示,截止7月末,青岛、武汉和沈阳商品住宅狭义库存位列全国TOP3,库存总量均超2000万平方米,其中青岛库存总量连续11个月位居全国第一位。

库存涨幅最快的城市是江苏泰州,同比涨幅达到了143%,此外福建三明、江苏扬州库存量涨幅紧随其后。

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黑天鹅”突袭,使得本就加速下行调整、交易持续低迷的楼市更加“雪上加霜”,库存规模也由降跳增,迎来新一轮周期变换。

预计8月市场还将会二次探底,各大城市库存量仍然以得到实质性缓解。

2022年7月,狭义库存延续小幅回落态势。所谓狭义库存,即已批准预售可供销售的商品住宅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的商品住宅建筑面积。

据CRIC监测数据,2022年7月百城商品住宅库存量达到了5978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同比增长3%。

其中,一线城市受供应集中放量影响,库存量同比上涨了10%,而三四线城市库存量同比上涨8%,目前三四线库存量处于2019年以来高位,短期成交复苏利好有限,后期去化仍面临较大压力。各能级城市中,仅二线城市小幅回落2%。

短期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来看,7月末,青岛库存总量以2441万平方米,排在全国首位, 这是自2021年9月末青岛首次跻身全国首位以来,连续第11个月库存量总量排在全国第一位。

根据CRIC数据,截至6月末,青岛库存量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下辖县市胶南、胶州等区域,此外库存量最大的面积段主要集中在100-120平的三房,占比近7成。

除了青岛以外, 武汉和沈阳7月末狭义库存量均超过2000万平方米,分别位列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

从狭义库存总量TOP20来看,北部和中西部二线城市是库存积压“重镇”,其中有12个城市入围库存总量TOP20,占比达到60%。

三四线城市惠州、临沂、佛山、烟台、徐州同样面临库存“老大难”的问题,7月末狭义库存量均超1200万平,其中惠州、临沂库存量显著超去年同期,短期内库存积压情况依旧比较严重,而这两个城市库存同比涨幅在上述城市中排在前列。

惠州,是短期因需求透支面临库存高企问题的典型城市之一。

从CRIC监测数据来看,自2021年下半年楼市行情“急转直下”之后,2021年9月惠州狭义库存经历了一轮显著跳增,而后波动上行,至2022年6月末已达1936万平方米,较2021年同期上涨39%,库存压力陡增,7月末依然接近200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库存量第四位。

与此同时,惠州去化周期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波动上行,至2021年4月末已高达51个月, 5-6月伴随着供应缩量,成交小幅转暖,去化周期呈稳步回落态势,截止2022年6月末降至37个月,尚属阶段性高位。

事实上,许多东南沿海都市圈边缘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此类问题。

环都市圈弱三线城市库存压力开始显现,多数城市库存量以20%以上涨幅逐月上涨。

截止7月末,江苏泰州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同比上涨了143%,领先全国。

实际上,作为内生型市场,泰州房地产市场主要受两大因素支撑,一个是主城区大量棚改催生的置换、投资需求,另一个主力则来自于以兴化、姜堰为主的周边市县进城置业客户。

随着棚改及市场大环境转冷,原本市场规模较小、支撑力较弱的泰州市场进入长时间的横盘期, 自2021年4月以来,泰州量价齐跌,月度成交呈下滑趋势,再加上周边南京、扬州疫情的影响,主城区购房者投资信心遭受打击,而一度成为购房主力的下属市县客群,则受房价、房贷等客观影响,购房欲望渐退。

今年5月,泰州发布了阶段性楼市新政,对在泰来泰大专以上人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农民等购房者在市区范围内购买首套商品住宅(含二手商品住宅)的,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金额为购房者实际缴纳契税的50%。

泰州因此也成为较早加入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城市之一。

除了泰州以外,福建三明、江苏扬州、江苏盐城库存总量涨幅也位列全国前四位,分别上涨100%、62%和46%。

今年5月以来,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之下,百城狭义库存去化周期迎来三连降。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7月受供应跌幅超过成交影响,带动狭义库存小幅微降,整体去化周期延续下行走势,由2022年6月末的20.91个月降至19.01个月,相较于4月高点时已下降了5.77个月,也是自今年2月以来首度降至20个月以下。

具体城市来看, 福建福清市库存消化周期超过北海排在全国首位,去化周期超过70个月。 福清是典型的因需求透支而导致短期成交低迷,由此造成去化周期大幅攀升,与福清类似的还有汕头、惠州。

此类城市基本面缺乏支撑,且购买力严重不足,再加上人口净流出,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均在50个月以上,即便供应不再放量,以目前低迷的成交走势来看,中长期库存风险依旧较大。

而北海、烟台、钦州等城市则因前期供应过量,导致库存不断积压,长期排在去化周期TOP20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北部和中西部二线城市诸如呼和浩特、哈尔滨、兰州、大连等去化周期超30个月,而且同比持续增长,短期内去化压力也不容小觑。

对于此类城市而言,仍需要政策组合拳,以刺激购房消费释放,有效化解库存压力。

楼市已正式回归高库存时代,去库存也成为当前楼市一大重要任务。

7月楼市热度回落,供需齐降且供应缩量幅度大于成交,带动狭义库存小幅微降至5.98亿平,去化周期降至20个月以内,广义库存延续38.47亿平高位波动。商品房待售面积处于下行通道,但总体仍算是2019年以来阶段性高位,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亿平方米。

但好的一点是,百城去化周期在不断下降,至7月已实现三连降。由于今年8月市场不排除还会出现二次探底,因此在供应预期缩量的情况下,成交很难有大的起色,后续去化周期还将延续降势,而广大三四线城市还将面临更长的调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