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武康大楼与巴公房子这些“电熨斗”大楼

时间:2022-04-21 16:20:37 热传 我要投稿

武康大楼和巴公房子的故事要从这个周末说起。

武康大楼 位置: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50号

这个周末我去拍了一下武康大楼,最近这个武康大楼很火,想着自己也蹭一下热度,拍几张美图在朋友圈炫一下。到了武康大楼以后还顺便买了一只武康大楼主题的冰激淋,是海盐芝士味道的,价格25元有点小贵,但要强调的是味道还是挺不错的。除了海盐芝士味的以外,还有山楂味的,红色的山楂味冰激淋拍照也许更配武康大楼。举着冰激淋在人群中拍照,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

回家自然会得瑟地发一个朋友圈,晒了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以及武康大楼的美图。没想到一个小时时间里,收到了好几条私信。广州的朋友告诉我说,广州也有一个这种“电熨斗”大楼,叫爱群大厦。多伦多的朋友私信说,多伦多也有一个差不多的,只不过带了一个绿色的“圣诞帽”,叫古德汉姆大厦。又过了一阵,武汉的朋友发来照片,说武汉汉口也有一座这样的楼,好像带了一个“僧帽”,叫“巴公房子”。至此事情整个偏离了我开始只是晒武康大楼美图和武康大楼网红冰激淋的“初心”,变成开始琢磨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别人告诉我的“电熨斗”大楼了。

多伦多古德汉姆大厦

武汉巴公房子

广州爱群大厦

其实这类斜角大楼在很多城市都经常出现,原因非常简单----城市规划。最开始城市的街区往往都是方块,但是随着交通变得繁忙,于是城市规划的时候就会把方块对角线规划为道路,以解决拥堵问题。例如下图的巴塞罗纳就很显然能看出沿社区方块对角线所开辟的道路。这往往会在城市第二代或者后几代的城市规划中变得常见,越是繁忙的市中心地价越贵,也越是容易拥堵,于是越有可能出现这些斜角的像“电熨斗”的房子。

虽然电熨斗大楼并不鲜见,但是像武康大楼这样的建筑在中国还是不多的。武康大楼之所以被称为网红公寓大楼,和最近火热的邬达克有一定的关系,毕竟武康大楼是邬达克领衔设计的。并且武康大楼作为上海第一批的高档公寓楼,自然也颇受瞩目。

建筑可阅读之美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之美凝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建筑之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和阅读 4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根据朋友们给我提供的照片,位于武汉汉口的巴公房子引起了我的兴趣。之前我曾写过武汉的江汉关大楼()与上海的江海关大楼()都是中国最早一批海关大楼的文章,在武汉其实存在着大量和上海非常相似的大楼,而且建筑时间都集中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幢巴公房子也是公寓楼,它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巴公房子旧址 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86号

巴公房子是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公寓,建成于1910年,位于今武汉市汉口鄱阳街46-56号。它是汉口第一座多层公寓,由俄国商人巴诺夫出资、俄人设计、广大昌营造厂施工建造。“巴公”指的是阜昌茶砖厂老板、俄罗斯贵族巴诺夫,据说他是沙俄尼古拉二世的亲戚,1869年他来到汉口,1874年开了一家Panoff, J. K, & Co., Hankow的公司,主营出口茶叶。1896年开辟汉口俄租界,巴诺夫当上了俄租界市政会议常务董事,之后还担任过俄国驻汉理事。俄租界开辟前巴诺夫就在汉口城内买下一块地皮,当时还是荒地,1909年出资15万两白银请广大昌营造厂为他修建了这座公寓式建筑。先竣工的是兰陵路一边的建筑,面积较大称“大巴公”,黄陂路一边的称为“小巴公”。房屋的设计者一说为景明洋行,另一说为一俄国工程师。但是巴公房子仅仅是惯称,到底巴公房子初建时叫什么不得而知了。在互联网上翻遍了中英文资料,看到以下的英文文献。

“这座被称为巴公楼的豪宅,于1909年落成(原文如此)共三层,占地五千平方米……,造价高达15万两。一楼为商店,出售茶叶、水果、坚果和织物,而二楼和三楼由22间三房和四房公寓组成,全部出租给富裕的俄罗斯人、法国人、德国人和其他外国人。1911年,Panoff引入了CFEO(比利時公司Créditfoncierd"Extrême-Orient远东土地信贷)来管理该物业,即使在Panoff决定将巴公住宅出售给一位中国投资者时(1912年的某个地方)他说服新业主保留了CFEO。在1937年日军入侵武汉之前,巴公楼和汉口的许多其他房产一样,都保留了CFEO作为其经理。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汉口与欧洲之间的航行受到严重阻碍。1916年,德国当局在运往安特卫普港的途中扣押了一批重要的锑(当时汉口富商刘子敬在做锑的生意找巴诺夫借款)。结果,巴诺夫拖欠了他在汉口印度支那银行(BIC)的贷款。此外,1917年俄国革命使汉口与俄罗斯之间的茶叶生意中断。汉口的几家俄罗斯茶厂被迫关闭,而一些俄罗斯工厂则被转移到英国商人手中。巴诺夫和他的家人终于在1921年离开了汉口。”

这是当时巴公房子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整个巴公房子有8个出入口。

1921年巴诺夫为何离开汉口不得而知,但是巴公房子建好一年后的1911年武汉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打响了清朝覆灭的第一枪,1917年俄罗斯又发生了“十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巴诺夫作为尼古拉二世的亲戚自然也失去了沙皇这个靠山。而那时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巴诺夫显然是黯然离开了汉口。

有关巴公房子,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曾住在这里。在她的一篇回忆中这样写道:“1928年,我家住在汉口旧俄租界两仪街(洞庭街),正是桂系控制武(的时期)……”“俄租界两仪街的三岔路口,有个上海理发厅。无论什么店,招牌上有了上海两个字,就时髦起来了。那理发厅出出进进的女人,打扮得也格外好看,高高的领子,喇叭袖子,旗袍两旁开一点儿小衩,衩口如意盘花,脚上是三寸空花高跟鞋,手一招,汽车开来了。”“理发厅对面有一个白俄女人开的小店,玻璃橱窗里摆着一把彩虹小阳伞,永远摆在那儿,逗得我心痒痒的。母亲说:你有好几把小洋伞了,不准再买了……”

上海的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的租界高速发展,人口骤增,万国储蓄会出资组建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和经营申城的房地产业。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

对比而言,汉口的巴公房子建于1910年,而武康大楼则建于1924年,巴公房子比武康大楼早了13年。占地面积上巴公房子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武康大楼占地仅1580平方米,巴公房子的占地面积近武康大楼的三倍。而建筑面积上巴公房子建筑面积12330平方米,武康大楼是9275平方米,相差仅有50%,显然武康大楼的容积率更高一些。设施上相比,巴公房子内部有壁炉取暖,没有电梯,而武康大楼则使用暖气取暖,并且安装有电梯,武康大楼比巴公房子要更现代化和先进一些,毕竟晚了13年。

上海和武汉,一个在长江下游,一个在长江中游,那个时代被比作东方的纽约与芝加哥。从两地租界的建筑上看更像是一对兄弟,在互相模仿和赶超。如今,上海的武康大楼已经完成了保护改造,汉口的巴公房子也正在进行保护改造,期待它早日成为如武康大楼一样的网红建筑,发挥它昔日的光彩。希望到那个时候我再买一个巴公房子的周边产品与它合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