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四味中药,清理体内的浊水、废水

时间:2022-04-19 02:08:29 热传 我要投稿

它能干嘛,大家记住了,四个字,治寒治湿。

先来看一则医案。

有这么一个男子,说自己得了一种怪病,什么怪病呢?不能坐,一坐下半个身子就像泡在冷水里一样,同时他还感觉腰部发沉发痛,就是又冷又痛,而且很有规律,早上加重,经过一上午的活动感觉好一些,到了下午就又不行了,从腰到腿都跟着难受。

其实,这男子说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早在东汉时期,东汉大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已经提及了。张仲景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肾着病。

《金匮要略》原文载:“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就是寒湿在作怪。

寒比较好理解,湿是什么?可以理解为身体里多出来的浊水、废水。这些浊水运不出去,往下走,沉在了腰间,导致腰部又冷又痛,所以腰痛不一定要用补法,因为它不一定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

张仲景就说了,遇到这种情况,要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也叫肾着汤。

至于说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家看,肾刚好是在腰部两侧的位置,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水湿沉在腰间,等于说肾的房子被水淹了,肾被水湿困着了,所以叫肾着汤。

肾着汤:茯苓12克、白术6克、干姜12克、炙甘草6克,水煎后服用。

第一味药,茯苓。茯苓最大的作用就是祛湿。茯苓一看,不好了,肾的房子被水淹了,赶紧挖沟渠,让水湿顺着沟渠往外排。人体也有自己的排水沟,比如膀胱。茯苓味道很淡,用它煮出来的汤药没什么药味,就像喝水一样,但是它喝下去以后可以把身体里的湿浊淡化,然后引导到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这也是茯苓祛湿的道理所在。

第二味药,白术。

白术填土,用土把水湿吸附住。像以前一下过雨,那乡间小路就变得泥泞不堪,来往的路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上面,那路难走的很,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扔几铲干燥的泥土上去,深深浅浅的脚印被填平了,水湿也没有了。人走在上面,相当坚固。

第三味药,干姜。

白术和茯苓联手还不能把水湿解决掉,又找来了干姜。不同于茯苓的甘淡,干姜是辛热的,等于是把太阳请出来,把水湿蒸发掉。

第四味药,甘草。

这三位都是能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都不服谁,凑到一块难免会有摩擦,这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有了甘草就不怕了,甘草号称和事佬,能调和各方的矛盾,让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药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归在脾经,茯苓和白术可以健脾,干姜暖脾,甘草补中,中就是中焦脾胃,而且它炙过以后,补益的作用要更好,所以名字虽然叫肾着汤,但用的药材都是治脾的,这也不难理解,脾在中医五行中属土,土本来就是可以治水的,往小了说,它能把泥泞的乡间小路填平,往大了说,还能加固堤坝,让雨水不泛滥,脾主运化的功能一旦恢复了,就能从根上把湿气祛除。

肾着汤不光能治腰痛,它的作用大着哩。

1、手上长透明的小水泡,今天挤掉了,明天又长出来。肾着汤加桂枝、桑枝各6克,这两味药走上肢,负责把药性引过去。

2、有朋友说了,我这个腿呀,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走起路来拖泥带水,脚跟都抬不起来,这是寒湿沉到腿脚了,肾着汤用上,把水湿排出去就好了。

3、喝了冷饮,吃了凉果,肚子又冷又胀,也是肾着汤。或者用白术加干姜,就是一半儿的肾着汤,它都管用。

4、下肢浮肿,肿就是有水湿停留在那儿了,肾着汤能让身体变得干燥干爽。

5、耳朵里面流清水,西医辨证为中耳炎的,肾着汤加石菖蒲6克,石菖蒲擅长开窍,可以把耳窍通开,把“治水”的队伍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