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22号台风尼格即将生成!南方更大范围降雨酝酿,预报:湖南江西有

时间:2022-10-22 09:08:50 热议 我要投稿

来了,我国气候中心已经发布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低压预警,基本上可以确定今年的22号台风尼格即将生成,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个台风胚胎我们之前也多次说明了,所以演变成为台风,一点也不奇怪。

该热带低压已经加强到了7级状态,风速为15m/s,中心气压值为1000hpa。

而从云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台风胚胎的发展区域非常好,并且海洋温度也在不断提升。

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初步预计这个台风将会持续偏西移动,这说明什么,我国大范围地区将是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属于典型的“坏台风”,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坏台风”。

也能够给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带来降雨,但是这个“台风雨”覆盖范围还没有“下沉气流”的覆盖区域大,所以,属于典型的“坏台风”。

而从大部分的路径来看,这个台风最终也不会登陆我国,所以,大家看看就行。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台风出现,后续也可能演变出一些好事情。

在大气环流的带动之下,我国内陆区域还是有概率出现一波降雨,这个就看输送水汽的实力,这会还看不到,后续有这个实力再来看看。所以,短时间这个热带低压没有什么大用处。

这不,很多人应该看到了,有消息说我国南方大范围地区降雨来袭,长江中下游有“喜雨”吗?

南方大范围的降雨发展趋势的确是有,但是与这个热带低压或者即将发展出来的22号台风尼格,关系暂时不大。

这是一个“吸水机”的可能性较大。从趋势来看,还是我国南海区域的热带扰动以及印度洋地区的台风胚胎发展影响最大。

大家要知道,我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在增强了,这是推动即将生成的22号台风尼格的发展偏西行走的原因。

那么在副热带高压的笼罩之下,就算是有机会输送水汽过去,那基本上也只是“冰山一角”。

而反过来看我国南海区域的扰动飞舞,并且印度洋,准确地说是孟加拉湾地区的“气旋”,输送的水汽反而变得更多了。

南海的扰动主要是来源于我们所说的台风残余消散。

从云图我们可以看出来,的确,这个水汽的“路线”直接覆盖了我国长江流域,是从西南地区一直延续到了长江以北。

所以,单独从云层来看,其实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降雨已经出现过了,只是比较“稀少”。但是,南方更大范围的降雨又要来了。

主要是孟加拉湾的气旋发展,可能输送一大波的水汽过来。

我国气候中心预计,在10月24日的时候,我国西南地区的降雨将会明显升级,其中四川, 重庆,云南等地将会出现雨水,部分地区还会有降雪的出现。

同时,我国湖北等地也出现了明显的小到中雨,而过后,降雨的强度,范围都将再次扩大,在湖南,贵州等地也将出现雨水。

其中不少地区已经发展出大面积的中雨,所以,这一波降雨是自西往东扩展,南方更大范围的降雨酝酿之中了。那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降雨吗?

你还别说,在这一波降雨不断自西向东发展之后,的确有一波雨水可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并且,不仅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也出现少量的雨水,在江西西北部,安徽西部等方向,出现了“微量”雨水。

从气候中心发布的10月下旬天气趋势预报数据都可以看到,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地,均出现了25毫米到50毫米的累积雨水区域,

而江西,华南,安徽等地出现了0到10毫米的累积雨水区域,所以,这是一个好事情。

“微量”雨水虽然解决不了实际性的问题,但是相对来说,有雨水就已经是个好事情了,这就是雨水的情况。所以,我国南方的确在更大范围的降雨酝酿之中。

但是,要想彻底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源问题——天降喜雨,这个看上去还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水源增加之后,我国三峡大坝已经多次联合调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水源补给,并且也缓解了大范围地区的生活用水,农作物灌溉用水等问题。

这不,我们也看到了鄱阳湖的水位上升了,这里面也有我国上游放水的“功劳”在里面。

所以,长江中下游的雨水缓解问题还是很艰难,就算是南方更大范围的降雨出现,也难以“直接性”地消除所有的干旱问题。

并且,按照我国不少研究报告指出,今年南方部分地区可能都难以彻底出现大规模降雨,预计还要保持低水位到明年,所以,大家继续做好准备吧。

我国气候中心也预警了,就算是10月下旬, 大部、华南北部仍无明显降水,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所以,2022年的气候干旱问题,的确很严峻,后续还可能需要上游更大规模的支撑。

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2022年不仅是我国,美洲,欧洲等多国均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是河流干枯,甚至断流的情况。

所以,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越来越强了,如果人类不进行气候的改变,未来我们也将看到更多的极端性气候发展。

什么极端性高温,干旱,雨水等都会出现,并且包括我们说的“百年一遇”的气候状态,也将可能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