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王煜全-要闻评论」麻省理工华人教授的研究将颠覆芯片行业

时间:2022-08-23 20:06:44 热议 我要投稿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8月份的消息,包括知名华人学者、麻省理工学院陈刚教授在内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了一种新的芯片材料——立方砷化硼,是芯片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这个材料的名字读起来很拗口,陈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它可以解决芯片发热量大的问题,如果未来能够克服工业化量产的障碍,那么将有希望取代现在的硅材料,真正进入到电子产品里面,对整个芯片产业来说都是颠覆性的。

为什么这项科研成果这么受关注呢,因为这位陈刚教授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在2021年1月的时候因为被指控隐瞒与中国的关系而被逮捕了,这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因此来说,这项成果不仅科学价值很高,还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算得上是对美国政府和社会中某种暗黑势力的有力反击。

今年57岁的陈刚教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来在美国担任MIT机械工程系教授,从2013年开始,获得了多个机构授予的1900多万美元的科研资助。美国在2021年逮捕陈刚教授的理由是:自2012年以来,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并获得经济补贴。其实说白了,他们把这位华人教授当作了一名科技间谍。

这个事情震惊了美国学术界,科学家纷纷站出来为陈刚教授辩护,强烈谴责了逮捕行为。麻省理工学院的160多名教职员工联合起来发表公开信,提到陈教授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属于常规的学术活动,不属于美国机构应该干涉的行为。这封信最后还写道:"为陈教授辩护就是为我们都珍视的科学事业辩护,因为我们都是陈刚。"

在整个学术界的压力下,美国司法部在今年1月撤销了对陈刚的指控。如果这个指控不撤销,很难想象陈刚教授的这项研究会到什么时间才能做出成果来。所以,虽然事件平息下去了,但美国的做法依然受到很多谴责。

现在已经是科学无国界的时代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大量的科技产品都来自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等,它们成了我们的社会基础。在前沿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最顶尖的人才、技术、思想在一起碰撞交织,才能促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的扩散。

像陈刚教授的芯片新材料,未来如果实现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对全人类都是有益的。美国无端打击高端人才,对华人科学家存在偏见,毫无疑问是一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因为,美国高水平的科研,是来自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支撑起来的。

最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的报告《2022科学与工程指标》,其中就提到,美国的科学研究严重依赖海外人才,在STEM领域,也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高端领域,美国一共有3600万名高级研究员,其中外裔群体占到了五分之一。

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科学家中,有超过一半都是来自于亚洲,其中印度占比22%,中国科学家占到了11%。因此NSF呼吁:不要让这些高级人才流失,反而要给这些外裔科学家更好的待遇、给到更多的资源倾斜。

对海外科学家的依赖在芯片行业尤其明显。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纽菲尔德(Jeremy Neufeld )做了一个统计,以芯片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里,从2015年到2019年雇佣的博士中有75%都来自国外,其中就有不少是华人。这也导致美国对该行业的国际人才依赖度远远高于别的行业。

而博士和科学家仅仅是整个产业里的一小部分,更多需要的是懂芯片和晶圆制造的技术人才,在美国也是极度缺乏,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工程师合作,仅靠本国的人才想要发展芯片根本不可能。

如今,大量顶级的华人科学家在海外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像陈刚教授这样为全球的科研事业献身的科学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宝贵又稀缺的智力资源。明明特别需要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反而去怀疑、打击,根源来自于美国社会中的反全球化的势力,从2016年特朗普上台之后,这种势力被纵容和煽动,到拜登政府,依然没有根本的转变。

未来的科技产业还会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本地或本国的资源已经远远不够了,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最优的资源都在本国。未来的创新,创新协作的程度会更深,更加全球化。美国政府这样做,不仅会影响自己国家的科技创新,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特别坏恶劣的冲击。

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未来的中国能否打造全球化的创新生态,汇集全球最顶级的资源,实现 全球科技人才的聚集,让全球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在中国越来越多地成长起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