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阅读理解概括文章中心,不只有要素综合法,还有……

时间:2022-04-20 20:34:36 热评 我要投稿

作文和阅读理解一直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难以攻克的两座大山。之前都一直在跟同学们讲写作文的技巧,今天我们就让杨红老师来给大家传授一些做阅读理解的方法。

其实不论是写作还是阅读理解,同学们在小学阶段都是以学习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主要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请概括文章大意”这种要求概括文章大意的题目。

但即使做过很多次类似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同学反映不会写这种题型。语言不够凝练、详略不分、抓不住重点是同学们没掌握这种题型的三大原因。今天,杨红老师就来告诉大家四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技巧:题目扩展法、段意归纳法、句子摘录法、要素综合法。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只在小学有用,对初高中的阅读理解同样适用。

概括文章中心有三条硬性原则: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抓住文章的中心人物。以下四种解题方法都是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之上展开的。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只要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图源:户外探索写作营资料图

比如说,我们来概括《詹天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围绕“詹天佑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么样?”这三个问题扩充一下,就能得到“詹天佑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并提前两年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段意归纳法

段意归纳法,就是将各段意思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对于篇幅较长,或者有点难以理解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用段意归纳法。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储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一天能长成一二尺,有时候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萝筐,笙笛,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去污除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同学们看完这一整篇文章,可能会因为吸收的信息量过多,而无法辨别文章主要在讲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文章拆分成各个段落,先概括段落大意,再组合成文章大意。

这篇文章第一段比较简洁明了,直接说明整篇文章的主角——竹子。第二段比较长,我们可以通过段首和段尾总结出,这一段讲的是竹子在一年之内长大成材。第三段也比较简单,我们可以根据最后一句知道,这一段讲的是竹子把一切奉献给人类。

当我们一点一点弄明白每一段在讲什么,我们自然而然能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竹子在一年之内长大成才,并把一切奉献给人类。

图源:户外探索写作营资料图

段意归纳法比题目扩展法更难。我们需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各大段落大意之间要用上关联词让句子更通顺。这些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句子摘录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这个方法比较难,但是也有窍门。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我们把这一段通读一遍之后,就会发现这一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后面的“例如”很明显就是在为证明第一句而举的例子。

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这一段的中心句也是第一句。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后面几句话都是在围绕“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来写,小鸟舞蹈、跳跃、歌唱都会让树更加生动。

图源:户外探索写作营资料图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段落的第一句往往就是那一段的中心句。当同学们实在不会辨别中心句的时候,我们可以格外注意一下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在很多时候,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但是,同学们如果能自己辨认,那当然是最好的。

要素综合法

要素综合法比较适用于叙事类记叙文,指的是根据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扩充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拔苗助长》为例。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 ”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故事的地点在宋国,时间是战国时期,人物是农夫,起因是农夫想要早点有收成,经过是农夫拔苗,结果是禾苗死了。然后我们把六要素组织成一句话,就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战国时期,宋国的一位农夫想田里早早有收成,把稻苗都拔高了,结果稻苗全枯死了。

图源:户外探索写作营资料图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脑袋里就要想: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这是阅读理解训练中最基础的内容。能说出主要内容,才能说明你看懂了。我们回答其他问题,比如中心思想、人物品质,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回答的。

蒙正国文秋季阅读理解训练营

长期招生中

欢迎各位家长咨询报名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