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肢解阳和汤,笑死陈大师

时间:2022-04-19 16:03:24 热评 我要投稿

(本文纯个人学习体会,不作学术参考)

认识阳和汤还是与朋友讨论他妻子的乳腺瘤开始,因为他不相信中医,即便是良性的,他和妻子商量之后还是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不知道是手术水平还是用药副作用问题),发生了腿部的静脉曲张,现在天天吃西药来缓解。

在这里不是要贬低西医的医疗技术,而是在思考,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真的拿这样的疾病没有办法了吗?苦苦寻找之后,才找到了一个名方:阳和汤。

在讨论它之前先看看它的真面目:

阳和汤方:麻黄5分,肉桂1钱(去皮研粉),白芥子2钱,熟地1钱,姜炭5分,生甘草1钱。

平日里的大师们都在哪?中医古籍里似乎还真找不到这个病的确切治疗方案。这也不能怪中医,个性化治疗体系,一人一病,一病一方,辨证施治,确实也无法形成通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估计中医的复杂也因为如此。

按现代人习惯性的所见即所得思维,乳腺有很多毛病,器质性病变不外是炎症、囊肿、结节、瘤、癌等。但中医没有,只有痰湿、痈疽、积聚等。这就变得简单得多了。也因为这样,不可能像西医一割了之。只能想办法化掉。

如果把人体从外到里分层,乳腺这个部位其实在人体并不深,在皮表之下,筋膜之上,它唯一靠近的内脏就是心肺。不知道乳癌晚期的转移最喜欢往肺跑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但几乎是没有听说过向心脏转移的。不难想到,癌细胞(其实中医只是认为它只是体内垃圾)并不喜欢心脏,尽管它的血液最多。人个认为心脏动力足,五脏里最足的,血液流动性最强,代谢最快,癌细胞根本停不下来。。。。。

本人非常动漫地想象了一下:其实中医早就看出这一点,认为心脏阳气太足了,太热了,热得癌细胞来一个化一个,如果化不掉怎么办,那么就来一个运走一个。。。。。这一下可苦惨了肺兄弟了,靠得这么近,哪天肺兄老了,运到肺里化不掉了,就变成了转移!其实肺兄不是没有牢骚怪话,只是不得不接收这些垃圾。因为心脏要把这些垃圾运往其他脏腑,路线有点长,中焦还一层隔膜隔着,成本太高了,心脏大哥来不及化掉的垃圾只好让肺去接着,谁还叫肺管呼吸,通天地人呢,甩给肺兄说不定发点汗还能排出去。。。。。看来心脏大哥的考虑也不是不妥当,实在是无奈之后的自救之举。

想到这里,突然明白乳癌喜欢往肺转移的原因了。也许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但是起码知道,垃圾是不喜欢呆在心脏里的。想想真为血脂高的人感到可怜,垃圾都附心了,离癌证不远了。

回归正传,要想乳腺的垃圾(中医讲的痰湿、痈疽、积聚)消失,从道理上讲只能做到几点:一是不要产生垃圾或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二是要化掉已经积累的垃圾,而不是让他运至肺兄弟那里。二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会产生乳腺的垃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乳腺出现了堵塞,经常堵塞就会经常积聚,这里再深入一点探讨一下,乳腺为什么堵塞,当然是因为流经乳腺的津液、血液、乳汁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循环的力度慢了,如经常受寒而闭塞,经常郁气而无度,经常月经不高或乳汁不下。。。。。于是这些不好好循环的东西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日积月累,就会变成祸害了,最后的结果确定是会变硬东西。为什么,因为微循环里有压力的吧,就算是馒头,给它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地方一压一压的,也会变成石头。

所以,要想不产生垃圾,又要化掉垃圾,就要提高身体的运化能力,特别是心脏的火化和搬运之力。火力是一种阳热的东西,热是融化一切东西,火可以让一切化为灰烬,而产生的热又能加强搬运之功。要按中医的讲法,火力就是阳气。那就补阳气!补哪里,补心脏。补了心脏,火力足,搬运力足。那么问题来了,火力足了化掉的东西还要运出去,还不能让它运到脏腑里去,防止五脏六脏哪个不听话,又造成二次污染嘛。那就让它走表,从体表层出去,无论它以汗的形式还是以尿的形式,只要不让它往里走就好。

有什么药有这么个功效?麻黄!为什么?麻黄强心,补心肺之阳,走表,没有谁比他更能担当重任。不知道明朝发明阳和汤的陈实功听着我这么个想法,会不会笑到喷饭:原来现代毛孩是这么玩中医!事实上陈实功他就是用麻黄。

麻黄虽有其功,但也需要帮手,最好是有一个能化皮里膜外之寒痰的帮手。其实,乳腺里的垃圾大多是寒痰积聚而成,痰也好,湿也好,淤血也好、没用的乳汁也好,在中医都可以叫做坏掉的津液,与痰没什么区别。所以得找一个这样的帮手,麻黄就可以工作得开开心心了。什么药专去皮里膜外之痰呢?当然是白芥子了!这又怎么知道的?当然看书呀,历史上医家们都认为白芥子“专去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能达”。不然,不会在阳和汤里用它了。大师配方,自有道道,非常讲究药的专攻方向。此时此刻不知道陈大师听到表扬,心里会不会乐开了花。

看来白芥子在麻黄的催动下,化掉乳腺垃圾不在话下,得贵人相助而以成财,好药相佐方能建奇功。所以本人认为,阳和汤能治阴疽及体内积寒而成乳癌,主力还是麻黄与白芥子,麻黄就是将军,白芥子就是冲锋的主力。医书里说乳癌不可用阳和汤有点武断,不就是因为麻黄白芥子太走表了,容易伤津液吗?火力太猛怕给人烘干,烘出毛病了。人家陈实功都讲了,治一切阴疽!不就是讲又寒又硬的东西嘛,如果都溃烂了非要这么用,那就不是治阴疽了。所以阳和汤讲的是阴虚有热或阴疽破溃不能用。中医还讲个辨证嘛,不是有个李忠教授用了吗,关键还是在于辨证,重要的事情讲三遍:要辨证。

所以光有麻黄不够力,得来个火力帮手,才能让脏腑乖乖听话,否则火力不济就会半途而废。那就是肉桂了,这个也是补心能手。只是它与麻黄的本事不一样,这家伙的阳气力透肌里,张仲景用桂枝解肌就是肉桂的同类---桂枝。

火补足了,就会烧烧烧,这人到底还是水做的,烧得厉害会干掉,得想办法补水,这个水不是喝的水,是津液,光喝水补不了,要补津液,中医叫营血,也叫阴津。在这方面神医特别多,要说道补阳很多人不敢,滋阴就会高手在大堆,这方面当然要数明清医家最厉害了。陈实功选用熟地和鹿角胶,本人认为其实这方面的药材很多,选熟地会向下走,能牵制麻黄的发表之力,使其不耗损真气,带引麻黄与肉桂的搬运力将一部分垃圾往下排(也有一部分被白芥子和麻黄往外排),又能起到滋阴作用。中医里讲“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就是这么来的。鹿角胶就不再细说了,好名贵,专补阴血,补肾阴。熟地与鹿角胶这么一来,就不怕肾水烧干了,津液够用。

按里说到这里似乎很完满了,但是人体的东西运化起来得经过中焦(中土)这个地方,就是脾胃。这个地方不好,效果打折扣,你不让它来帮忙,也得想个办法别让它挡道,于是中土这个地方还不能当它不存在,它就是个交叉路口的大转盘,不转了就塞车。姜与甘草上场来了,这哥俩在伤寒论里就是搭档,张仲景用它如神,温中补脾胃。看来阳和汤用姜与甘草没错,简而力专,不搞歪门斜道。不过,还真有点不明白,生姜和炙甘草不用,非要用姜炭和生甘草,实是不解。猜测陈实功在组方时,既想大补阳气,又怕津液不够。本人认为,生姜与炙甘草也可以替代使用。

这么一通说下来,突然有了一种感觉,阳和汤喝下去,因为有白芥子,会有点辣一定会出点汗,还会多点尿。就这么一汗一尿当中,垃圾估计也排了出来。至于汗出,还是尿多,应当是因人而已。事实上方中麻黄的剂量很少,很可能根本出不了汗。

回过头来,这所以此方成为名方,其手法与张仲景的桂枝汤组方手法同出一撤,阴阳交通,万病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