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节气|小得盈满 侘寂不寂

时间:2022-09-15 10:28:50 热评 我要投稿

小得盈满

GRAIN BUDS

侘寂不寂

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是万物生长,果实、籽粒即将成熟的时刻。在二十四节气里,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而小满之后是芒种,而非大满。月圆则缺,水满则溢,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万事万物一旦太满,就将适得其反。所以,人生最好是小满,小满即是圆满。

知足常乐

人生苦短

小满小满

最近火出圈的“侘寂风”便是一种“小满”。“侘寂”来自日本,源自唐宋时期的美学文化,在道教和禅宗的影响下形成,将我国诗词、水墨画中苍凉、孤寂的氛围作为内核,代表了东方的古典美学中的不完美之美。“侘寂”二字里,“侘”是指在自然安静中加入质朴的美,“寂”则是能感受这种美的心境。这是一种对不完美事物的品味和审美,以轻松的心态审视世间的岁月流逝、万物无常。它深刻体现了禅宗文化中“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思想境界,是一种以接受不完美为核心的世界观。

喜欢“侘寂”的人,喜欢复古老旧的家具,喜欢修补破损瓷器的金缮技艺,喜欢质朴、低调和简约。在他们眼中,飘落的花瓣与枝头盛开的花瓣一样美丽。“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的贾宝玉恐难爱“侘寂”;欢饮达旦,大醉高歌“月有阴晴圆缺”的苏轼则可能是“侘寂”的拥趸。而林黛玉是否爱“侘寂”?说不准。有时,她为落红成阵、红消玉损而泪水涟涟;而有时,她又对“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样典型的“侘寂”之风赞赏有加。

1

中国人对不完美的审美情趣古已有之。月下瘦竹,雨中残荷,一直是文人的心头好。但发展到龚自珍《病梅残记》中记载的为“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而不惜“绳天下之梅”,再到后来的折骨缠足,似乎已经步入了桎梏。那早已不是接受不完美,而是为了追求不完美肆意破坏完美。矫枉过正,过犹不及,这样过分“寂”的畸形的审美并不是“侘寂”的本真。

2

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行有不得”是常态,越是追求尽善尽美,越是身心疲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古今难全,我们不妨坦然面对。花有极胜时,我们乘时赏花,秉烛探芳,风雅当时;月有残缺时,我们对月伤怜,亦是人生中不可缺的体验感受。在东方儒学和佛学的熏陶下,相信“反求诸己”,接受不完美,从不完美中参悟美;在现代理性思维的影响下,尊重完美,处变不惊。我们在“满”与“不满”之间,搭建起微妙平衡,小得盈满,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3

旧时百姓有在小满吃苦菜和尝新麦的习俗,吃“苦”尝“新”。有小麦的香甜,有青菜的苦涩。这是小满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小满小满,人生苦短,知足长乐,愿我们都能好好体悟人生,不求圆满,但求小满。

文字 | 全媒体中心宗易

图片 | 全媒体中心 刘慕霖

微信编辑 | 全媒体中心 荆子涵

编辑 | 郭嘉宁

校对 | 王璐

审核 | 屈勇 许天颖

推荐阅读

祝贺!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奋进一流 ,共创未来!南农召开全体教师大会

全媒体中心招新2.0大放送,等你来过招!

Hi~我们在南农全媒,我们在这个时代!

我秾给你送礼啦!“买四送一”的PPT大礼包请接收!

在南农,与春天撞个满怀

南农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请标明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官方公众号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