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植物界全系列】菊科—舌状花亚科(四):莴苣(生菜)

时间:2022-08-19 15:54:32 热评 我要投稿

菊科—舌状花亚科(四):莴苣(生菜)

 

24.莴苣属

莴苣属(学名:Lactuc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00种以上,分布于欧、亚两洲温带及亚热带,主要分布北美洲、欧洲、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有7种,集中分布于新疆,少数见于云南横断山脉。

(1)形态特征

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叶分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分枝。

总苞果期长卵球形;总苞片3-5层,质地薄,覆瓦状排列。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黄色,7-25枚,舌片顶端截形,5齿裂。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形,有急尖的小耳。花柱分枝细。

瘦果褐色,倒卵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压扁,每面有3-10条细脉纹或细肋,极少每面有1条细脉纹,顶色急尖成细喙,喙细丝状,与瘦果等长或短于瘦果,但通常2-4倍长于瘦果。冠毛白色,纤细2层,微锯齿状或几成单毛状。

(2)生长习性

喜冷凉环境,既不耐寒,又不耐热,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生育期90~100天。种子较耐低温,在4℃时即可发芽,发芽适温18~22℃,高于30℃时几乎不发芽。生长期间喜欢冷凉气候,以15~20℃生长最适宜,产量高,品质优,持续高于25℃生长较差,但耐寒也颇强,0℃甚至短期的零下低温对生长也无大妨碍。根系发达,叶面有腊质,耐旱力颇强,但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上栽培,产量高,品质好,土壤pH值以5.8~6.6为适宜。

(3)主要价值

本属一些植物的叶富含维生素A, B1,、B2, C 和 P,含有相当丰富的铁盐、钙盐和磷盐,作生菜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亦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4)莴苣(生菜)

莴苣(学名:Lactuca sativa),又名生菜、莴菜、春菜,是菊科莴苣属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一带,因适应性佳而目前普及温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各地有栽培,亦有野生。

①历史

莴苣的野生祖先毒莴苣(Lactucaserriola)现今依然生活在欧洲和亚洲温带地区。估计它最初生活在地中海边缘的岩石堆上或林中空地上。这个野生种含有一种类似鸦片的麻醉剂。古罗马人在饭后吃这种植物的叶子来助眠。

古埃及人对毒莴苣有类似的看法,他们将毒莴苣当作毒品和催眠药来使用(山莴苣素有镇痛药和镇静剂效用)。同时毒莴苣的汁有使得男性器官勃起的效应,而毒莴苣的茎被割开后白色的汁液流出则使人联想到射精,因此古埃及人认为毒莴苣还有促进男性性欲的作用。古埃及的毒莴苣可能源于今天土耳其海岸边上的科斯岛。

古代欧洲文化既用毒莴苣来开胃也用来做催眠药。在古希腊还有关于应该在餐前食用毒莴苣还是在餐后食用毒莴苣的争论。盖伦建议在餐后食用毒莴苣,说这样一个人可以睡眠充足,次日起来后精神饱满。而一个世纪前则有人建议在餐前食用毒莴苣,说否则的话毒莴苣会阻碍记忆、混淆思维。

由于莴苣属植物种类繁多,因此今天很难确定今天的生菜到底是从哪个种源来的。可以肯定的是古罗马和古埃及没落后他们食用毒莴苣的习俗依然留存。这些毒莴苣可能又与其它野生莴苣属植物杂交最后产生了今天的生菜。

最早的欧洲莴苣的证明是一位荷兰画家的一幅画,画中的生菜显而易辨。画家逝世于1597年,因此生菜在此前就已肯定成形了。

②主要价值

莴苣清香爽口,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干制或腌渍罐装,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莴苣味甘、性凉、能通乳汁,利小便,消食,醒酒,补筋骨,洁牙齿,除口气。可治小便赤涩,短少,尿血等。同时莴苣中的铁离子容易被人体吸收,常食用新鲜莴苣,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食用莴苣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肠胃蠕动,并富含钾离子。极其适合老人,孕妇、长期卧床者及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慢性便秘患者食用。同时,莴苣热量低,在常见食物中,仅比冬瓜略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也很低,对要求减肥健美的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食品。

莴苣在东西方都是很常见,长久以来被人类培育为世界主要的蔬菜之一,其叶子被称为“生菜叶”,是沙拉类食品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还会放在三明治或汉堡类的食品中充当绿色蔬菜来源。

在中国和日本古代,莴苣需要煮熟后才能食用,不过在21世纪后也随着西方,逐渐以生吃为主。

在韩国、越南、泰国,生菜经常用来包裹烤肉、海鲜类食物,以增加荤素结合的口感。

③植物文化

有一美丽的姑娘,婚后产子不善哺乳,乳未能吮吸干净,致生乳痈,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恍惚中一红衣仙女飘然而至,教她服食凉拌莴苣,以治乳痛。路立即依法服食,其乳房疼痛肿胀之感果然逐渐消失。

《琴花洲闲录》记载,五代时有一名为卓奄的和尚,靠种菜卖钱度日。某日中午在地旁小睡片刻,忽然梦见一条金色巨龙飞临离营地,啮食莴苣。和尚猛醒,但梦阳景尚历历在目,心想定是有贵人来临。抬头朝莴苣地望去,见一相貌魁武伟岸之人正欲取莴苣。他赶紧谦恭地走上前去,取了大量的莴苣馈赠给这个陌生人。临别时叮嘱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人答道,异日如得志,定当为和尚修一寺庙以谢今日馈赠之恩。果在此修“普安道院”,象征吉祥之意。

25.山莴苣属

山莴苣属(学名:LagediumSojak)是菊科的一个植物属。单种属,分布欧洲、亚洲。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互生,不分裂。头状花序中等大小,同型,舌状,约含20枚舌状小花。总苞钟状或倒圆锥状,果期不为卵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短,内层长,不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通常淡紫红色。舌状小花蓝色或蓝紫色,舌片顶端5齿裂。花托平,无托毛。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状,有急尖的小耳,花柱分枝细。瘦果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橄榄色,压扁,长约4毫米,有4-7条线形或线状椭圆形的粗细不等的小细肋,顶端短收窄,无喙,边缘加宽加厚成厚翅。冠毛白色,长8毫米,微锯齿状,不脱落。

(2)山莴苣

山莴苣(学名:Lactucasibirica)为菊科山莴苣属的植物。山莴苣喜温、抗旱、怕涝,肥沃且适度适宜的地块生长良好。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6月~8月生长旺盛,再生力强。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大青山)、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日本、蒙古也有分布。

食用价值:山莴苣干茎叶中含粗蛋白,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山葛首也可作为人的一种蔬菜直接食用,生食清新鲜美,是一道有凉血、败火作用的佳肴。

饲用价值:山莴苣由于粗纤维含量少,畜禽的采食率和消化率都很高。鲜茎叶中所含有的白色乳汁清鲜爽口,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祛火防病、消炎止痛等作用,对提高母猪泌乳力、仔猪增重、提高禽产蛋率和防病均有良好效果。

药用价值:山窝芭全草均可入药,夏秋季采收,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健胃之功效,可治疗阑尾炎、扁桃腺炎、疮疖肿毒、宿食不消、产后瘀血。

观赏价值:山莴苣头状花序顶生,淡黄色或带白色,中午开放,夜晚闭合,总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状排列;舌状花淡黄色。茎有绿色、绿白色、紫色等,叶有紫红、红、褐红等色。山莴苣可以作为一种观赏蔬菜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

26.稻搓菜属

稻搓菜属(学名:Lapsan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共有9种,分布于东半球北温带。我国记载4种,其中2种情况不详。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边缘有锯齿或羽状深裂或全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小,含8-15枚舌状小花,在茎枝顶裂排列成疏松的伞房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总苞圆柱状钟形或钟形;总苞片2层,外层小,3-5枚,卵形,内层长,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黄色,两性。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圆柱状,但稍弯曲,有12-20条细小纵肋,顶端无冠毛。

(2)稻槎菜

稻槎菜(学名:Lapsanaapogonoides)为菊科稻槎菜属的植物。生于田野、荒地及路边。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江苏(宜兴)、安徽(休宁)、浙江(杭州)、福建(永安、沙县)、江西(九江)、湖南(长沙、雪峰山)、广东(英德)、广西(临桂)、云南(昆明、东川)。日本、朝鲜有分布。

全草:苦,平。清热凉血,消痈解毒。用于咽喉痛,痢疾下血,乳痈。

在广西,稻槎菜用作猪饲料。

27.栓果菊属

栓果菊属(学名:Launae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植物。该属共有40种,分布于北非、地中海地区、加那利群岛至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已知有2种,另外2种只见于文献,并未见到标本。

(1)形态特征

体态各异。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叶不分裂或羽状浅裂或半裂,边缘通常有刺齿。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或圆锥状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单生或少数簇生于茎顶。总苞圆柱状;总苞片3-4层,外层及最外层短或最短,内层及最内层最长,边缘膜质,全部总苞片不呈覆瓦状排列。花托平,无托毛。全部小花舌状,多数或少数,黄色或红紫色,舌状顶端截形,5齿裂,花柱分枝细长,花药基部附属物箭头状。瘦果同型,甚少压扁,顶端截形,无喙,有3-6纵肋。冠毛极纤细,单毛状,白色,整体脱落或不脱落。

(2)光茎栓果菊

光茎栓果菊(学名:Launaeaacaulis)是菊科栓果菊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500-3600米的山坡旱田、山坡路旁、荒地、稀树草原。分布于广西(百色、隆林)、海南(定安、琼中、乐东、保亭、崖县、陵水)、贵州(安龙、望谟、罗甸)、四川(普格)、云南(中甸、屏边、蒙自、勐海)。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28.乳苣属

乳苣属(学名:MulgediumCass.)是菊科的一个植物属,全属约15种,分布欧亚大陆;中国有5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分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同型,舌状,多数或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或伞房圆锥花序或沿茎枝排成总状花序。总苞宽钟状或圆柱状,果期不为卵球状;总苞片3-5层,通常带紫红色,覆瓦状排列或不成明显覆瓦排列,向内层渐长。花托平,无托毛。舌状小花蓝色或蓝紫色,多数,舌片顶端截形,5齿裂,管部被白色长柔毛,花药基部箭头形,花柱分枝细。瘦果稍粗厚,纺锤形,每面有5-7条高起的钝纵肋,顶端渐尖成喙,喙绝不为丝状。冠毛2层,纤细,微糙毛状。

(2)乳苣

乳苣(学名:Mulgediumtataricum)为菊属乳苣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1200-4300米的河滩、湖边、草甸、田边、固定沙丘或砾石地。

分布于辽宁(彰武)、内蒙古(通辽、临河)、河北(涉县、易县、内丘、张北)、山西(中阳、灵石、离山、河曲、五台、宁武)、陕西(清涧、靖边、绥德、米脂、榆林)、甘肃(敦煌、庆阳、合水、天水、酒泉、张掖、固原、民勤)、青海(柴达木)、新疆(都善、奇台、阿勒泰、布尔津、吉木乃、托克逊、乌恰)、河南(封丘、豫东)、西藏(札达、日土)。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伊朗、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广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