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有人的地方就有聚宴——看唐朝的宴会之盛

时间:2022-04-20 07:11:37 热闻 我要投稿

我国古代的宴会起源于先民们的聚餐和祭祀活动。早在夏商时代,先民饮宴就讲究集体共享,大家一起进食,形成了“燕礼”风俗。所以古代的宴会也被称作“燕会”,或者“筵席”。

到了唐代已经完全跨入了封建时期的高度文明阶段,人与人之间也更注重情义和交往,人们往往通过饮食手段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而宴会正是这样一种最完美的形式。在宴聚之际,人们举杯送酒,谈笑风生,调节情绪,把人际关系推向融洽。

唐朝宴会形式多样,数人相聚即可成宴,每逢良辰、佳节喜庆之际,人们总要摆设酒席,还有很多人把宴会当作娱乐消遣的一种特有模式,通过传觞聚饮去寻求生活的趣味。

一、宴饮兴盛的背景

宴会在唐朝的大量出现,几至形成一种当时的流行文化。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唐朝国力的强盛,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又有饮食传统的源远流长及不断融合演变。考诸典籍,简而要之,大抵有如下几点:

第一,各种饭馆、酒楼等供应饮食的店铺目益普及。隋朝的饮食店还大部分集中在都城的各个市内,但是到唐代就打破了“市”的界限,长安、洛阳的许多坊、里中都有店肆出现。此外,除长安洛阳之外的都市如成都、扬州、金陵、广州等大城市中店肆也很普遍。《通典》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情景时所说东到河南,西到岐州,一路上都有酒店待客,食物丰盛。而南到荆襄,北到太原、范阳,西到四川,也都有旅店可供来往的商人行人休息住宿。反映的就是这种旅店与饮食业发达的情况。

第二,这一时期饮食行业的经营更加多样化。首先看经营的品种。有卖粥、饭的,有卖胡饼、蒸饼的,有卖肉、卖浆水、卖糖的,还有卖酒、卖茶的。名称或为“店”,或为“肆”,或叫“酒家”,或称“酒楼”,后二者其实也都提供饭菜,均属餐馆类。若就饮食质量看,高级一点儿的是酒楼,其次是一般的店肆,再次就是推小车卖蒸饼之类的流动摊贩。随着经营的竞争和发展,又形成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名店名家,例如唐代长安辅兴坊食店的胡麻饼誉满京城;张手美家的食肄则专卖节日食品,有元日吃的“元阳脔”、正月十五吃的“油饭”、寒食节吃的“冬凌粥”、中秋节吃的“玩月羹”、重九节吃的“米锦糕”等。(《清异录》)

第三,专为人承办宴席的饮食服务行业的出现。《国史补》记载德宗时朝廷召吴凑为京兆尹且要立即赴任,吴凑摆宴招待。等他把客人都叫齐到家时,筵席都已经弄好了。人家问他怎么这么快?他说:“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能够将三、五百人的宴席立刻办成,说明这提供饭菜的店铺规模应该是很大的。而到了唐朝的中晚期,据《唐摭言》上记载,出现了一个由长安无业百姓看准进士宴会大盛的商机,而组成的“进士团”。这个团由于食材齐备,举办宴会的经验又丰富,所以生意相当红火。一般都是今年宴席刚过,他们已经在预备明年的宴会了。这相当于就是一个专门承办宴席的专业公司了。由此可见当时饮食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它为宴会兴盛所作的重要贡献。

二、名目繁多的宴席种类

中国古代的宴会既在唐时发展,又在唐朝达到一个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终有唐一代,各种宴会层出不穷。变用一句武侠电影里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宴会,是毫不夸张的。而在明目繁多的宴会种类中,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赐宴

唐朝皇帝经常举办大型宴会,并招集一定级别的臣僚入宴坐陪,一般称之为“赐宴”。这种宴会在当时具有最高的规格,通常都会载歌载舞,场面十分壮观。在这种皇家宴会上,出席者不但能够品尝御酒天膳,还能够欣赏皇家乐队的歌舞表演,尽情领略宫廷宴饮的热烈气氛。唐朝帝王也正是通过这种赐宴形式与臣下取得和谐沟通。 当然,皇家宴会的礼仪相对严格,百官要依据官品和资历依次入座,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夺取帝位后,曾在庆善官设宴款待功臣,臣僚们按功劳大小排设座次。当时,大将尉迟敬德参于玄武门兵变,为李世民登基立下过功勋。但是入席之后,尉迟敬德发现有人坐在比他更高的位置上,大为不满,说:“你有什么功劳,敢坐在我上面?”当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面,看到情况不妙,于是上前劝解,敬德勃然大怒,用拳头就打李道宗的眼睛,差点没打瞎掉。最后弄得不欢而散。幸亏唐太宗胸襟博大,不想罪责功臣,才没有追究他的这种暴躁举动。这也说明,唐初官员比较注重入宴的座次位置。

二、同事的宴会

唐朝各级官员之间经常聚宴,并以此作为礼尚往来和交流感情的一种最佳形式。《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节度使郭子仪、田神功等来京朝会,“鱼朝恩宴子仪、宰相、节度、度支使、京兆尹于私第”,“子仪亦置宴于其第”,“田神功宴于其第”。由此看出这些都高官们的宴会是一场连着一场,参加的公卿大臣也常常能达到数百人之多。这种一掷于金的宴聚规模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十分普遍。

根据《剧谈录》记载朔方节度使李进贤曾在牲丹盛开的时候,以赏花为名大摆宴席。不但把家里布置的金碧辉煌,而且宴会所用的器具都是黄金做的。在宴席的前面还有一个用花丛堆起来的大舞台,歌女们都穿着着锦罗绸缎载歌载舞。不但如此,每位客人还都配有两个女仆人伺奉左右,有任何要求只需张口就行。所谓的“芳酒绮肴,穷极水陆,至于仆乘供给,靡不丰盈。”像这样的宴会办下来,由于期间的服务人员很多又策划得当,所以就算是摆上一天场面都不会显得很凌乱。由此除了可以看出唐朝官员的令人咋舌的奢华程度,也可见当时对于宴会举办所牵扯到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规划。即便如此,像举办这样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宴会,在唐朝来说也是极为难得的。所以当时的官员就说:“迩后历观豪贵之属筵席,臻此者甚稀”。

三、公宴

按照唐朝朝廷的有关规定,州郡一级的行政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官方宴会。长官和下属会共聚一堂,而费用是由公费支出的,这种宴席称为官宴或称公宴。《瀛州使府公宴记》曾这样记述,公宴主办者东武公“启大幕,洁崇堂”,“主愉愉,宾肃肃”,似乎这种公宴带有很浓重的礼仪规范。而在《华州新葺设厅记》所记述的公宴:“酒行乐作,妇女列坐,优者与诙谐摇笑,讥左右侍立,或衔哂坏容”,又完全陷入戏谑的氛围之中。

实际上,地方州郡的这种公宴是官员本人享有的一种特权,官员通过公宴去休闲消遣,并追求享受。当时朝廷规定,各级官府每旬休息一日,这一天往往是举办公宴的日子。公宴之际,不但大小官员均可入席,还可以外邀嘉宾及招引歌姬,并且在宴会过程中表演歌舞节目。

四、军队的宴会

唐朝军队也时常在部队中举办宴会,各级将士会同聚一堂,不分上下,唯是开怀畅饮,这种军宴也是凝聚力量、团结军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长安禁军例有赐宴和各种名目的犒赏宴。如尉迟偓《中朝故事》记载每年樱桃成熟时,两军要择吉日安排宴会。在边塞当守军的日子是很艰辛的,那时的娱乐活动也少。所以每逢不打仗、不训练的空闲时间,军士们就置酒高会,并以此来鼓舞军人激发士气。

除了边疆的军人宴饮,内陆军城戍守者,也少不了聚宴会饮,赏歌娱舞,在森严的兵营内寻找珠光酒气的消遣。如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有云:“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在军人聚宴中,尽管时常加入优乐脂粉的点缀,但总给人以气奔放、沙场壮烈的感觉。

五、文人的宴会

与武人聚宴的风格截然不同,文人雅土的聚宴就处处展示诗采文风,从始至终贯穿着学子气息。

有唐一代,进士们举办的宴会最有特色。科考举子利用及第后的各种聚宴活动来答谢座主和联络同年,围绕着这一主题,出现了大相识宴、次相识宴、小相识宴、闻喜宴、樱桃宴、月灯宴、打球宴、牡丹宴、看佛牙宴、关宴等名目。新科进士们十年寒窗初登蟾宫的欣喜,以及真正开始踏上仕途的抱负,都展现在这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筵席之间了。

大相识宴是以主考官为核心的庆贺宴会,一般在官场举办,与科举有关的部门都委派代表出席。次相识宴、小相识宴主要是主考官的亲戚、同僚或朋友参加的宴席。闻喜宴是放榜之后,朝廷特许的庆贺宴。月灯宴与打球宴大体相同,每逢新进士及第,进士们总要到月灯阁球场上去打一场马球,球赛完毕后,在月灯阁上举办宴会,有时老进士们也赶来庆祝。《唐摭言》就有相关记载:“咸通十三年三月,新进士集于月灯阁为蹴鞠之会,击拂既罢,痛饮于佛阁之上,四面看棚栉比,悉皆褰去帷箔而纵观焉。”

看佛牙宴是一种以佛教法事为由的宴会。唐时佛教兴盛,京城内建有供奉有佛牙或者其它宝物的佛牙楼,僧人们在其间梵呗阵阵,作着法事,而进士们便聚宴观赏,这种宴会便也以此为名。 进士过考多在春季,时值牡丹花开,樱桃果熟,进士们便相应举办所谓的樱桃宴和牡丹宴。唐代进士聚宴,由于耗资较多,实难一人承办,故而众人凑钱,称为“醵宴”。也就是我们现在的AA制。

在进士们举办的诸多宴会中,最隆重、盛大的则首推为关宴。关宴的名称来源是因为这次宴会举办于吏部的关试之后。宴会之后,新进士们将要接受委任,各赴前程,因此大家又把这次聚宴称作“离会”。由于关试是在春天进行,所以进士们的关宴大多会选择在风景优美的江边亭子一带设席。聚宴之间,不但可以欣赏明媚的春色,宴席结束,还可以再组织一起在附近游玩,以图尽兴。这种集关宴与曲江游赏为一体的聚宴,人们又叫作“杏园宴”。《唐摭言》记载太子太师卢知猷到西溪亭子去赴进士的关宴,说到:“老夫似这关宴,至今相继赴三十个矣。”看来曲江关宴年年举办,老资格的进士前辈每年都会应邀入席。

六、赏玩游乐的宴会

唐人喜欢出外游玩赏景,游乐之际,还要在野外喝酒聚餐俗称游宴。游宴是把游赏与宴饮结合起来的一种娱乐方式,人们既可以在自然环境中体验风物胜景,又能够在美酒佳肴中寻求口味上的享受,因此,游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推崇和重视,并形成一代风俗。这种宴会种类最多。各种节日宴会如寒食、上巳节、端午、七夕、重阳的宴会均属此类。尤其有特色的是春时的各种游宴。这种宴会多于春暖花开季节(如二月上巳前后)在花园或郊外举行,设宴者多为有钱的官宦或富豪人家。春时游宴,形式繁多,有人还有意变出新奇花样。比如《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有些士女们游春时,“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此外还有“钱龙宴”。《云仙杂记》记载说:“洛阳人有伎乐者,三月三日结钱为龙为帘,作钱龙宴。四围则撤真珠厚盈数寸……”这种钱龙宴相当烧钱,不是大富豪恐怕是不能承办的。 这一时期还盛行舟宴。例如《甘泽谣》记载陶岘自己曾做了三条船,一条是自己乘、一条是给客人的,还有最后一条船是放酒水食物的。

唐人游宴,一般都选择名胜之地,也就是风景旖旎的旅游区。比如上面讲的曲江游宴,不单单是进士会选择,朝廷也常在这里举行大型宴会。

唐代私家园林的大肆兴起,也为人们的游宴聚会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这些园林一般都建在风景优美的郊外,依山傍水而建。在此宴聚,情调爽雅,兴味盎然,自然别具一格,故而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追捧。

七、家宴与迎送宴会

这二种宴会更为频繁。仅就家宴而言,举凡与人生礼仪有关的宴会如诞辰、满月、婚丧等均属此类。此外祝贺家人登第作官,以及宴请宾客等也属家宴。

家宴而外,还有迎送宴。唐代是“诗的国度”,而迎送相伴着诗歌,在这一时期也很盛行。王维的一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吟出了宴饮送别的千古绝唱。其它还可举出的,比如李白带有浪漫色彩的离别宴:“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以及韩愈与友人在岳阳楼宴别时的悲伤:“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粟,投掷倾脯酱。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

八、夜宴

物质生活的充裕,使夜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晚上约三两好友设宴聚餐的现象在唐人生活中已十分普遍。人们在美酒佳肴的换盏劝饮中找寻乐趣,同时在夜宴中还加入娱乐游戏和艺术欣赏的活动,使参与的人都能达到尽兴尽欢的程度。

在上流社会,王孙公主就时常举办夜宴,邀请高官和著名文人参加。

在夜宴进行过程中,在座之人经常以敬酒的形式,邀请同座唱歌或起舞,受请者一般要用才艺展现一番,这是唐人聚会的惯有方式。

在城乡夜市中,饮食业是最为火爆的行业。随着夜间营业的运作,人们开始选择酒楼食店作为聚会的最佳场所。白居易《夜归》:“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酒店售卖时间的延长也为居民的夜饮嗜好提供了诸多方便,因此,唐人夜赴酒肆买饮纵情的现象多有发生。《岭表录异》上就说:“广州人多好酒,晚市散,男儿女人倒载者,日有二三十辈。”开放的夜间酒肆给很多夜不归宿的人带来了最理想的去处。

三、宴会娱乐

唐代的宴饮聚会虽然以美食佳饮为主导,然而人们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口味上的单一事受,他们在餐饮之际,开展了系列娱乐活动,并通过这些娱乐活动去增加宴会的愉快成份,扩大宴会的消遣功能。

列如抛球戏,是举行宴会时的一种游戏。当酒酣耳热时,以抛球为戏,还伴以音乐名《抛球乐》,乐停,球在谁手中,罚谁喝酒或出节目。抛球戏有点类似子今天我们在宴会活动中的“击鼓传花”游戏。

行酒令,是宴会上助兴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常用于节日聚会和饮宴。行酒令,一般是推一人做令官,其余人轮流按令表演,违令者罚酒,古人把这种酒令看的比军令还大。唐代人宴集很流行行酒令,尤其是在官僚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之间。除了这些,古人宴会的娱乐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席间乐舞、歌唱、投壶、伶人百戏等等。

宴会是饮食文化的一种,是饮食文化中最具有社会性的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 而唐朝人的宴会不仅是当时经济优裕的体现,更是唐人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气氛,寻求娱乐身心的各种途径,由此掀起了宴饮、宴乐之风,这也是唐朝的饮食文化生活高度繁荣的一个小小缩影。从中我们也得以一窥唐人生动具体的日常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