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仁显王后

时间:2022-04-19 22:06:54 热闻 我要投稿

仁显王后闵氏,名不详,朝鲜肃宗第二任王妃。闵氏出身名门,由于得到西人派及明圣王后的支持,年仅十四岁的闵氏被择立为肃宗继妃。1689年肃宗废去其王妃头衔并逐出宫。后肃宗把闵氏重接回宫,并复立为妃。1701年,闵氏因病去世,年35岁,谥号仁显。虽然正史对仁显王后的描述有限,但此后问世的《仁显王后传》《谢氏南征记》等野史小说却把仁显王后的故事大加描绘并流传甚广。小说把仁显王后塑造为儒教理念中的模范之妻,生动地演绎了她蒙冤、离宫、独居最后苦尽甘来的故事。仁显王后及其情敌张禧嫔也由此以两极的形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仁显王后的影视作品有《仁显王后的男人》、《张禧嫔》和《同伊》等。

词条概要

仁显王后,朝鲜肃宗第二任王妃闵氏。出身名门,十四岁被择立为肃宗继妃。1689年被废去王妃头衔并逐出宫。后被重接回宫,复立为妃。1701年因病去世,终年35岁,谥号仁显。

人物简介

仁显王后(????,1667年-1701年)闵氏,名不详,朝鲜肃宗时朝臣闵维重之女。朝鲜王朝肃宗李焞的第二任王妃。谥号仁显,全称孝敬淑圣庄纯元化懿烈贞穆仁显王后。仁显王后闵氏曾被肃宗逐出王宫,五年后又传奇的再度复位。她与张禧嫔以及肃宗的故事一直是朝鲜后宫历史的传奇之谈。

(注:李氏朝鲜因为中国明清两代之附属国,君主、后妃及宗室的称呼皆降称,君主称国王,国王正妻称王妃,其次为嫔,依次顺延。王妃去世后谥号可称王后。)

人物生平

仁显王后闵氏,本贯骊兴闵氏,生于朝鲜显宗八年(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四月二十三日(农历),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闵光勋是朝鲜仁祖时期著名的才子,外祖父宋浚吉为朝鲜孝宗时期的领议政大臣,多有亲故(后被肃宗追谥为东国十八贤),父亲骊阳府院君闵维重亦为朝中重臣。

肃宗六年(1680年),肃宗元配仁敬王后不幸辞世。七年(1681年)五月,在当时执政的西人派及肃宗之母明圣王后的支持下,年仅十五岁的闵氏(虚龄,实为十四周岁)被立为肃宗之继妃。

然而令闵氏及整个王室甚为苦恼的是其入宫多年未有子嗣,肃宗原就为显宗独子,而今即位多年仍无后嗣更被认为“不利国本”,闵氏因此处境尴尬。肃宗原有宠妾张氏,原为宫中侍女,深得肃宗宠爱,后因触怒明圣王后,于仁敬王后离世后被赶出宫。肃宗九年,明圣王后升遐,仁显王后为使王室有后遂提出接返张氏回宫,并获得庄烈王后的支持。

张氏回宫后再度赢得肃宗宠爱,先封淑媛,又升昭仪,更诞下肃宗期望已久的嗣子李昀(即朝鲜景宗)及次子盛寿(早夭)。肃宗十五(1689)年,张氏被封为正一品“禧嫔”。已是与王妃之位只差一步。后肃宗听信禧嫔之言,不顾西人党的强烈反对,以儒家“七出”之“善妒”的名义废掉闵氏的王妃之位,将其与另一宫人金贵人赶出宫外,并册封张氏为王妃,其子李昀为王世子。其后闵氏一直居于京郊感古堂。

几年后,由于肃宗厌恶张氏揽权专宠,便有意予闵氏复位,对西人党领袖金春泽发起的“闵妃重定运动”给予暗中支持。张氏遂意图谋害废后,被肃宗识破,尽剪其党羽。肃宗二十年(1694年)六月,肃宗迎接闵氏回宫并重立为妃,贬张氏为嫔,夫妻和好如初。张氏对此甚为不满。

七年后(1701年),仁显王后病危,不久于昌庆宫景春殿因病去世,年35岁,谥号仁显,全称孝敬淑圣庄纯元化懿烈贞穆仁显王后。及肃宗去世,肃宗与仁显王后合葬,其墓地称为“双陵”。

仁显王后病危期间,张氏曾请巫师作法意欲谋害王妃,结果被肃宗察觉,虽有世子为母求情及众多士官大夫反对,仍废为张氏为庶人并赐毒药将其鸩杀。

肃宗事后思之,深感悔然,于二十七年十月七日(1701年)下旨,“自今著为邦家之典,不得以嫔御登后妃。”希望后世子孙不要以妾为妻,以免后宫怀有夺嫡之心。

人物形象

仁显王后一生峰回路转,本已堪称戏剧,而与之命运此消彼长的禧嫔张氏更是如此,这两个女人如宿命般纠葛在一起的故事为李氏朝鲜的数百年的宫廷生活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

其实仁显王后于正史中的记载并不多,她出现的地方多为正式公开场合,如嘉礼等。即使是涉及其本人之事也重在叙述肃宗与朝臣士大夫的态度及做法,极少涉及王妃行为及想法,这也符合史官录事的一贯准则。总的来说,朝鲜正史《肃宗实录》虽对仁显王后着墨不多,但评价依然颇高,称其宽仁隐忍堪称“贤妃”。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肃宗实录》的定稿结集均由执政的西人派完成,西人派一直支持仁显王后,并与其患难与共。相反,这也注定了与之对立的南人派及张禧嫔在《实录》中难免遭遇“不公”。

仁显王后及张禧嫔在后世名声大噪一方面源于其人物经历,但更多归功于野史小说, 如《仁显王后传》《谢氏南征记》等作品。小说《仁显王后传》成书很早,普遍认为仁显王后过世后不久就已经出现手稿。该书与同《癸丑日记》及《恨中录》并列为朝鲜宫廷小说三部曲。《仁显王后传》原作者不详,但史学界多认为作者应系仁显王后的贴身宫人。小说对仁显王后的生平和贤德事迹多有描述,并主要描绘了仁显王后嫁入王室,被张禧嫔陷害遭废等不幸遭遇以及最终再度复位坎坷过程。小说巧妙的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成功塑造了仁显王后温婉贤淑,品行高尚的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禧嫔被形容为天生的妖孽,是恬不知耻、心胸狭窄且蛇蝎心肠的恶毒女子,犹见作者对她的鄙视。另外书中存有的等级论调十分很明显,张禧嫔侍女出身却被封妃深为作者所诟病。小说其他缺点是忽略了朝鲜内外宫廷复杂的政治背景,同时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

小说《谢氏南征记》的作者则为西人派的重要人物金万重,他因反对肃宗废后被贬谪。该小说以虚构的人物刘某及其正妻谢氏,小妾乔氏的故事,重现了肃宗、仁显王后、张禧嫔的感情纠葛,借此表达不满之情。

正是历史小说的广泛流传,仁显王后完美形象得以深入人心,小说中她被比喻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娥皇 女英,为传统女性之楷模;禧嫔张氏则与之相反,妖魔化为褒姒 妲己。代代相传后形成了她们自身特有的艺术形象。但这与人物真实的历史形象存在多少出入,恐怕已难以计较。正如尊刘贬曹理念下的《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其成功自不必言,但其描述的历史真实性到底有几分就要慎重看待了。仁显王后闵氏在后世被多为推崇,一方面源于她的艺术形象闪耀着传统女性一切优良品质的光辉,为倡导儒教治世理念的社会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她的故事也迎合了女性群体希望夫君尊重妻子,并可以最终浪子回头、恩爱相伴的普遍心理。

宫廷斗争

己已换局

仁显王后闵氏与禧嫔张氏这两个女人的较量是李朝后宫斗争的经典戏码,“肃宗究竟心属哪位”,“到底谁笑到最后”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平心而论仁显王后的年龄与经历是她的短板,十四岁便入主中宫的她与夫君 相差六岁,出身显赫的大家闺秀此前的生活平静而富足,而她的对手张氏此时已几经变故,人生经验与阅历远在如温室小花的仁显之上。另外,肃宗宠幸张氏在前而纳闵氏为妃在后,张氏被赶出宫而闵氏又长期无子,这种心理反差也是肃宗废后的重要因素。但闵氏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她背后强大的支持者——圣明王后及闵氏一族。可惜的是,强大的家族势力让仁显王后走上国母之位却也直接导致了“己已换局”。现代人对此等事件洞若观火,无论是肃宗明诏中的“善妒”罪名,还是后世纪传中的张氏谗言,都不是己已换局发生的深层原因。

《肃宗实录》21卷15年5月2日载,废王妃闵氏为庶人后,肃宗书备忘记曰:“闵氏罪恶彰著,非一朝一夕之故”“故为宗社深忧远虑, 有此废黜之议”“内有後庭之惎间,外有奸臣之怂慂,蹈危逼之变而罹废黜之厄”…… 言辞之前透露了废后的真正动机:闵氏族众权势遮天,威胁王权。

身后斗争

1694年“甲戌换局”之后,仁显王后复位,西人派重新执政,南人与张氏势力遭到严重打压,但并没有完全失势,政权在君王与两大派系之间形成了相对平衡的态势,政局进入到较为稳定的阶段。但仅仅七年之后,久病的仁显王后离世,又使政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动:禧嫔被指使用厌胜巫蛊之术意欲谋害仁显王后,肃宗不顾世子及众多士大夫的请求赐死张氏及其党羽,但却驳回了部分朝臣改立世子之议,隔年又册立政治上较为中立的金柱臣的女儿为继妃(仁元王后)。

仁显王后升遐致使原本平衡的局势暗潮迭涌,肃宗仿效汉武帝 立子杀母则令朝局重归平静。《肃宗实录》35卷27年9月25日肃宗备忘曰:“古者汉之武帝杀钩弋夫人, 断则断矣, 而犹有所未尽善者”“(张氏)罪已彰着, 若不善处, 则他日之虑, 有难形喩, 实出于为国家也为世子也”。

仁显王后去世后,西人党担心张氏再度复位得势,联合南人打击报复;南人则蠢蠢欲动意图借此反扑;国王肃宗所思则如汉武之虑:“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资治通鉴·汉纪》)。肃宗与汉武帝均年幼登基,早年深受母权所掣,对“女主垂帘”“外戚专权”之事深恶痛绝之。这种环境下,张禧嫔无论是否真行巫蛊之事,被赐死都已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肃宗杀母保子,杜绝了王权旁落的可能性;给张氏一族及南人最大的打击,但却保证了李昀的世子之位,即给予了他们未来;免除了西人暂时的政治忧虑,又留下世子与之掣肘,防止西人肆意做大架空君主。择选仁元王后为继则秉承了这一理念,得到平衡的政党政治在以后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兴起更大的风波直到肃宗去世。

相关影视

《张玉贞,为爱而生》2013年SBS电视剧,洪秀贤饰。

《仁显王后的男人》:2012年TVN电视剧,刘仁娜饰。古代由金海仁饰演

《同伊》:2010年MBC电视剧,朴河善饰。

《张禧嫔》:2003年 KBS电视剧,朴善英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