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土地市场,违约潮来了

时间:2022-10-28 04:30:23 热闻 我要投稿

作者:子非鱼

10月26日,中指研究院披露了一组数据: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信息,经综合整理,2022年9月,存在19家城投公司商票逾期,其中10家公司为新增,占比超过一半。

客观来说,城投公司商票违约风险倒不是那么大,毕竟城投本来就是地方城市的融资与代建平台,和一般的房企商票违约有很大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有地方城市兜底。

但它产生的影响可不小,毕竟如今的城投已经化身成土地市场的白衣武士,成为了拿地侠。

不仅城投,地铁公司也成为了拿地的主角。广州地铁、厦门轨交、深圳地铁、杭州地铁、沈阳地铁、合肥轨交、苏州轨交、南京地铁拿地金额排名都进入了百强阵容。

地铁也是依靠地方城市补贴,说白了也是拿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地。

但城投与地铁还是有很大区别。地铁不是现在就开始拿地,之前行情好的时候,也在拿,比如深圳地铁,依靠拿地开发,让其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五个能够依靠自身经营实现利润为正的地铁公司,同时也是全国地铁集团中利润最高者。

而对于城投来说,拿地则是不该自己干的活,得自己干,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平时拿着地方城市的补贴,也该到了自己表现的时候。

地方城投,是地方城市承担着地方城市的融资和代建职能,主要业务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务、燃气、公交、安置房的管理等工作,其主要收入是来源于政府补贴。

拿地开发不是他们的活。

但自去年第二轮供地以来,土地市场一片肃杀,特别是去年第二第三轮供地,流拍率高企,哪怕广州流拍率最高都超过了50%。

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今年以来,地方城市与国企、央企和地方城投之间心领神会,国资房企开启了全国兜底模式。

以今年第二轮供地来说,民企拿地占比已经降至20.8%,剩下的地块都被国资房企拿走了。

这其中,城投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城市,城投拿地占比超过了一半,甚至80%。

比如无锡首批拿地,城投占比84%,第二批次占比55%。广州首批集中供地,城投占比63%,福州首轮供地城投占比56%。南京、济南、长沙第二轮集中供地,城投拿地占比都超过了50%。

城投拿地占据了太多资金,这是导致他们扎堆违约的根本原因。违约,说明城投也已经到了资金吃紧的地步。

最关键的是,它们拿地,一方面没有开发经验,所以有些在寻求与房企合作。另一方面,城投也没那么多钱,拿的地大多都空在那里没有开发。

克而瑞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城投拿地的开工率只有16%,也就是说,所拿的地超八成躺在那里长草。

因此,城投拿地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自己左口袋的钱买右口袋的地,无论是钱还是地,这样一转动,却为地方城市虚增了卖地收入,至少面子上没有跌份儿。

所以,9月24日,财政部发文,要求:

1、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

2、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收入。

3、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目的在于,一方面防范地方城市刷数据,另一方面,控制城投的债务风险。

但效果似乎并不是那么好。

10月份中心城市的供地中,城投依旧是主角。

比如南京进行了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最终成交31宗地块,成交总价274.7亿元,其中地方城建或城投公司拿地金额占比高达62.4%。

广州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揽金479亿元,成交地块15宗,其中9宗被城投和地方国企竞得,拿地占比达60%。

只有无锡降了一些,无锡10月25日第四轮供地,13宗地城投只拿了4宗,拿地金额占比33%,相较于之前,占比跳水。

这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的土地确实不好卖,地方城市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让城投当主角。

而另一方面,则可能会继续加大城投公司的商票违约情况,也就是说,后面的违约规模可能会更大。

地方城投违约,最后的压力还是交给了地方城市,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只不过是延缓了压力而已,并没有改变结果。

最终的结果是,地方城市的卖地收入继续缩水。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卖地收入是地方城市的主要钱袋子之一,另一个是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

在今年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下,一般预算收入压力已经很大,更关键的是,还要留抵退税来支持企业发展,所以当下的城市整体财政压力都偏大。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全国数据显示,全国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151亿元,自然口径下下降了6.6%。

由此可想而知,地方城市的财政好不到哪儿去。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又难卖。卖地收入也在税收。两面夹击之下,地方城市当下的财政压力不可谓不大。

所以,很多小城市都开始拍卖一些旅游景点、国营食堂的经营权,以此来补充财政。

有的则直接对公职人员降薪。

如今城投开始扎堆违约,意味着土地更难卖,地方城市财政压力更大,应对财政压力的措施更加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