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职场上的“老师”

时间:2022-07-30 14:37:09 热闻 我要投稿

纵观现在中国职场,“老师”和“同学”有点太多了。想来学无止境,在大家离开象牙塔,进入职场以后,决意继续发扬“好学”的精神,将终生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底。不过精神虽好,却难免引出一些麻烦出来。

就好比你新入职了一个公司,初来乍到,懵懵懂懂,公司安排了老员工来指导你。出于对前辈知识经验的尊重,你称呼其“老师”。那么,问题就来了。假若你称了甲“老师”,却不称乙。乙心中难免嘀咕:“我未必不如甲,什么意思!”。若是甲职位比乙高,那就更糟糕了。乙心里鄙夷道:“看人下菜碟,什么东西!”。无奈,为了让大家都高兴,讨大家欢心,你见人就喊老师。于是乎,在上班的时间里,你整天“王老师”、“张老师”的胡乱叫着。甚至叫成了习惯,以至于下了班,在热闹的菜市场里也能听到你那声清亮的招呼。更有甚者,在睡觉的梦里,你也表现的恭恭敬敬着。从此,公司里多了个好学生,每次遇见你,大家都很开心,并且对你的尊称报以斜向下45度满意的微笑。偶尔,你还能在背地里听到大家对你的赞赏:“公司新来的小伙真不错,谦虚有礼貌......”。

可是,人天然的不喜欢低人一等。终于,你感到异样,不爽,甚至忿恨:“不就是比我早一些入职吗。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什么了不起的。况且,我现在职位未必比你低,或许以后我职位在你之上,难道还称你‘老师’不成,实在不妥。”于是,你想改变。此后,你在每次与他人会面的时候,都直呼其名。大家都对这个变化感到异样,不爽,甚至愤恨。当然,倘若你能克服这个“心理障碍”,那么,恭喜你了,想必你能在职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机会就更大些了。毕竟,有谁会不喜欢礼貌待人,从上至下,表里如一的“真君子”呢?随着你的职位越来越高,你的“老师”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多。终于,你坐在你的王位上,俯看座下的“臣民”。扬着眉,吐着气,一股励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你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结果上看,滞后摆脱“学生”角色,延迟心理满足的方式对于职场发展似乎是更有利的。

职场上的“老师”在不同公司之间交流时则更加普遍,我时常目睹来自不同公司的人因为商业合作,在沟通的时候互相尊对方老师。这倒是挺好的,毕竟双方都不吃亏,合作也能更加愉快。不过,有的时候,被尊称“老师”的人也会感到尴尬。我还清晰的记得,那是在我刚出学校不久,因为工作的需求和其他公司人员进行了一场无线交流。电话接通了,听声音对面是一个年龄大我不少的同行在询问了我的姓后,接着说道:“X老师······”。我顿感汗颜。我这一毛头小子哪能是谁的老师呢?我“傻傻”地在电话里对这个称呼发表了我的评论。对面却不在意的说:“只是一个称呼罢了”。果然,我还是太Naive了。或许,叫“老师”现在已经成为“成熟”职场的习惯了,将自己放于更低的位置体既能体现自己的谦虚好学,也能让被叫的一方听了舒心,也算是“双赢”吧。

“老师”这个尊称,由来已久。如“天地君亲师”,在古代就备受推崇。虽然现在已经是推崇平等的21世纪了,“老师”这个称呼却还残留着许多旧时代“敬畏”、“阶级”的色彩。“老师”本是教育行业里的称呼,而教育对人的的意义重大,因为其特殊性,大家也抱有更高的期待。此外,老师和同学长期相处,有较为浓厚的感情基础,学生们愿意发自内心的尊称“老师”表达感谢,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当今世界的教育行业,“老师”的角色由使命性质向契约关系的逐渐演变所带来的变化,这里就不展开了)。而职场上,同事之间以合作关系为主,不是教育的那种单向的传道的关系,随意称呼“老师”就难免不太合适了。

横看世界,有些国家和地方,职场上无论职位高低,均直呼其名;而有些地方,论资排辈,阶级氛围更加浓厚。不同地区的这些差异究其原因,或许可以追溯到其历史。想来,思想和习惯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

老实说,我并不是要对职场上的“老师”这一称呼做多么严厉的批判。毕竟,职场上当然也有值得发自内心尊称“老师”的人。曾经有人说过,什么名词,一旦被滥用,即使是赞美也会变成诋毁。我只是希望“老师”这个称呼不被滥用罢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上世纪共事时互称“同志”。这个称呼有着一种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合作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