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疽毒内陷

时间:2022-04-11 14:52:31 热闻 我要投稿

疽毒内陷(英文:deep-seated sore with internal invasion),疽毒不从外泄、反陷入里所导致的危重证候。相当于西医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脓毒败血症)。临床上以有头疽并发内陷较为多见。有头疽的内陷证可发生于病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内陷的病因和特点不同,又分为火陷、干陷和虚陷三种类型。

内陷之名见于清代王孟英《温热经纬》,是指温热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疡科心得集》由此引申,运用于疽病,对火陷、干陷和虚陷的发生阶段及症状描述都很详细。现在,“内陷”变证不单用指疽病,除疔疮毒邪走散称“走黄”外,其他疮疡毒不外泄,反陷入里,也称为内陷。

内陷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其中正气内虚起主导作用,加之失治、误治,以致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火陷证多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失治、误治等影响,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营而致。干陷证多由于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托毒外出,以致正愈虚、毒愈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所致。虚陷证则由于毒邪伤损气血,脾气不复,肾阳亦衰,生化乏源,阴阳两竭而致。

临床上三陷证多并发于项后、背部的有头疽,尤以项后者(脑疽)为多,并多见于老年人或曾患消渴病者。火陷证多见于疽证一、二周内,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暗,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全身壮热口渴,便秘尿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胁肋偶有隐痛,苔黄腻或黄糙,舌质红绛,脉洪数或弦数等。干陷证多见于疽证二、三周内,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现发热或恶寒,神疲,少食,自汗,胁痛,神昏谵语,气息粗促,苔黄腻,舌质淡红,脉虚数;或体温反而不高,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苔灰腻质淡,脉沉细等。虚陷证多见于疽证四周,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亦尽,而脓水灰薄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饮食日减,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气息低促,苔薄白或无苔,舌质淡红,脉沉细或虚大无力等。旋即陷入昏迷厥脱,此属脾贤阳衰;若见舌光如镜,口舌生糜,舌质红绛,脉细数等,则属阴伤胃败。

本证内治以扶正达邪和祛邪安正为主。火陷宜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用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加减。干陷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用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虚陷中,脾肾阳衰者宜温补脾肾,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自汗肢冷加肉桂,昏迷厥脱加人参、龙骨、牡蛎;阴伤胃败者宜生津养胃,用益胃汤加减。本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抢救。如较大剂量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酌情补液、输血,应用激素等等。本病外治主要参照有头疽的外治法。而火陷证则宜在原发病灶肿胀明显的中心部用金黄膏、八二丹盖贴,四周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并勤用冷开水加以湿润。

本病的预后一般均属危重,死亡率较高。其中以火陷的邪盛热极证预后较佳,干陷的正虚邪盛证预后较次,虚陷的阴阳两竭证预后最差。

本证应按危重病护理,如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昏迷时按昏迷常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局部换药不能挤脓;有原发病灶的肢体应以固定;壮热汗多,渴喜冷饮,应大量饮水,可给西瓜汁、芭蕉根汁或菊花叶汁加凉开水冲饮;忌食荤腥发物和甜腻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