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成都“40条”公布!事关消费、抢人、地铁、房地产

时间:2022-06-24 04:07:03 热闻 我要投稿

文丨西部菌

“稳住经济大盘”,眼下成了最大的共识。从国家到各地,都在持续出台“稳增长”措施。

继在今年4月出台“助企健康发展30条”后,成都又于6月21日公布了《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涉及财税、金融、产业建圈强链等9个方面,共40条措施。

“40条”是成都在全面落实国家、省上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为了给稳增长“添举措、扩范围、加力度”而出台的,所以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

这其中,大家最为关心的消费、房地产、金融、就业、地铁等都涉及到了。西部菌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简单解读。

01

首先看消费。

2021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架“马车”,所以谈“稳增长”就不可能不提消费。

成都本身是全国重要的消费热点城市,2021年,以9251.8亿元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全国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略高于GDP排名。

所以,这次出台的“40条”中,消费占据着重要分量。

比如,专门提到“促进消费恢复发展”。包括:

鼓励营造新消费场景,继续实施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对评选为示范性消费场景的分别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保持夜间经济活力,依托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开展24小时营业区试点。

支持发展城市首店,鼓励在成都开设全球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成都首店,择优20家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

在“推动文旅体消费回暖”方面,还提到:

支持实体书店、电影院、国有博物馆和经营性演出团体发展,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含低票价)开放,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经营补贴。

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鼓励广大市民走到户外,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开展公园露营、绿道骑行、乡村旅游等活动……

夜间经济和首店经济,是成都这几年重点打造的消费形态,并且也建立了相当的优势,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发力,就是要把潜力进一步激发出来。

此外,最近几个月,成都流行“新铁人三项”的说法:在野外露营,在天府绿道绕城骑行,夜爬龙泉山看日出。这些其实都是营造新的消费场景的成果。

而由于大运会推迟,场馆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也是因地制宜地对体育场馆进行有效利用,以此创造更多的新消费场景。

此外,“40条”中还提到,“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措施”。

去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成都虽然没有入选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城市名单,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到,要不断增强巴蜀消费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并明确“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所以,成都入选第二批名单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在此时提出“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措施”,正当其时。

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0.2%,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但远低于四川全省的2.4%。所以,下半年,成都在消费方面必须要加倍努力。

02

关于人才招揽和促进就业,“40条”中也有一系列的措施。

并且是在企业端和人才端都给予补贴支持。

比如,企业端:

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鼓励小微企业、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企业、社会组织缴纳社会保险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并给予2000元/人一次性岗位补贴。

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后,按10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有效期至2022年底。

人才端:

对创业成功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最高10万元创业吸纳就业奖励、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最高1.44万元税费减免。

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就业压力不是一般高。对企业予以吸纳就业补贴,就是提高企业安置就业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给予人才创业补贴,则是城市“抢人”之所需。

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量达到24.5万,居全国第二。

今年要继续保持好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全国整体就业压力都高企的背景下,助力企业纾困,给予企业发展信心,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单纯对大学生进行鼓励来得更实际。

“40条”中其实有诸多措施都是直接针对为企业纾困的。

比如,落实社保缓缴政策扩围延期;开展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百千万”行动,实现再贷款助企1万户、再贴现惠企1千户、川碳快贴和央行科票通扶企300户。

此外,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成都对创业者的支持,并不限于是高校毕业生。

比如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也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这再次体现出了政策的包容性。而包容性本身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质。

03

稳增长,归根结底离不开产业。

“40条”提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能级。

其中提到,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促建力度。扎实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创新药等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链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

激励措施包括:

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协议投资1亿元以上且在本年内开工的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按照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对符合条件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按照规定资产投入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贴。

上述被点名的重大项目,都属于成都支柱产业的范畴,但同时也是目前各城市竞争最激烈,且多是能够决定未来城市产业发展能级的基础性产业,成都在这方面的确要拿出更大的发展雄心。

比如,在目前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成都要想在这个赛道上建立自己的优势,就亟需加大“招引促建”力度,争取尽早布局几个标志性企业项目。

04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些受关注度较高的措施有:

加快包装策划一批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年改造老旧小区600个以上、新启动片区更新项目30个以上。

力争成渝中线高铁、市域铁路成德线、成眉线开工建设,加快市域铁路成资线建设,加快市域铁路天府机场线前期工作。

推动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2022年底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编制。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成都全力实施313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今年在600个以上,则相当于在去年基础上翻倍。这意味着更多的小区将迎来利好。

成渝中线,市域铁路成德线、成眉线,一个是成渝双圈建设的重大项目,一个是成都都市圈建设的重大项目,此前都已经提出要在今年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实施进度,就是要把重大战略和国家政策的利好用足,发挥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6月18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眉山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2个,总投资1004.88亿元。

轨道交通方面,目前成都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比如,1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18座车站中已有7座实现封顶。接下里,即将进入第五期规划的编制期。

根据此前的安排计划,成都地铁第五期建设规划预计将在2023年向上申报,预计将在202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25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05

物流方面,提出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包括:

拓展成都至重要国际物流枢纽货运航线网络,提高“全货机+包机+客改货”多元化航空物流服务水平。

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支持力度。争取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企业发行债券。

落实航空货运市场主体扶持政策,支持航空货运市场主体在成都新设立基地航空公司和国际航空货运转运(分拨)中心,支持航空市场主体开行和加密国际货运航线。

之所特别强调航空物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成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双机场”城市,在稳增长方面,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很重要。

但民航又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领域,加大对民航公司的支持力度,也考验成都的智慧和能力。

二是,成都这几年的外贸表现一直不错。

今年前4月,成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4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远高于全国7.9%的水平。把这个趋势继续延续下来,就能够建立成都在稳增长上的比较优势。

这次“40条”中也专门提到,加强外商投资项目支持力度,降低外资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比如,加大总部型外资企业和外资研发中心招引,对年外商直接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新设、增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金融业项目),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按其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2%进行奖励,单个项目年度奖励金额最高1000万元。

为外企派驻成都或来蓉开展重要商务活动的外籍高管、专业技术人员、其他重要员工,以及外企重要海外客户办理来华邀请函和出入境手续提供便利,推动建立外籍人士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

受疫情影响,各地引入外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在空前上升。成都在这方面若能够利用好外国领事机构较多,以及疫情防控形势较好的优势,应当是有机遇的。像“推动建立外籍人士健康码申诉绿色通道”,就值得尝试。

06

稳增长,自然也离不开房地产行业。

“40条”中有多条涉及房地产。比如: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完善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引进人才、二孩及以上家庭等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房)按照相关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到期还款困难的,可酌情予以展期或续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以上利好,既辐射购房者,也惠及了开发商,与上个月成都先后两次推出的楼市新政其实是一脉相承。

并且,相较于最近全国一批二线城市“花式”放松限购,成都的调控空间仍是相对富余的。

07

当然,在稳增长方面,成都还有一个优势,必须充分挖掘,那就是在防疫上的相对利好局面。

自4月份开始,全国就有多做千万人口城市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阶段。到目前为止,成都在这方面仍属于“例外”。

这实际给消费、招商引资、物流、人才招引等,都提供了有利契机。所以,必须抓住窗口期。

事实上,最近已有合肥、武汉等宣布暂停或放松常态化核酸,也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常态化核酸对“稳增长”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