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自编书法速成秘籍:3天入门--两周见效

时间:2022-04-19 06:04:05 热博 我要投稿

书 法 快速入门就这几招 目 录

序 言 享受书法艺术之美—获取人生最大乐趣

第一章、永字八法精解

第二章、书法常用技法概述

第三章、行书笔法运笔解密

第四章、行书笔法用笔技巧

第五章、王羲之行书笔法结构九法

第六章、王羲之《兰亭序》结体变化45法

第七章、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基本笔画

第八章、行书笔画起笔收笔规律分析

第九章、126种行书常用偏旁部首及范字

第十章、草书笔法用笔技巧

第十一章、孙过庭草书《书谱》基本笔画

第十二章、116种草书常用偏旁符号及范字

序 言

享受书法艺术之美—获取人生最大乐趣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作为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华艺术宝库中最灿烂的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哲学思想核心观念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这四大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阴阳五行”思想在书法中体现为藏露、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俯仰、疾涩、高低、轻重、浓淡、枯润、大小、左右、长短、疏密、宽窄、粗细、向背、呼应、顺逆、开合、斜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辩证关系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和神采,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使简单的白纸黑字成为精妙的艺术作品。

“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使书法艺术追求“得天趣,通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追求是促使书法家在美学理想和创作实践中进入更高层次的动力。

“中庸中和”思想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指导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达到游刃有余、平衡和谐的理想境界。

“克己修身”思想是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内心躁动,坚持不懈力求练出真功夫。书为心画,立品为先,书法家要在艺术上达到崇高境界,就必须坚持“克己修身”。

书法作为四大国粹之首,展现着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风范,所示书法必然要脉络纯正,内涵深厚,充满浩然正气,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传递汉语文化的正能量,彰显伟大的民族精神。

每一位书法爱好者既能在书法中修身养性,又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培养高尚的品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个人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境界,这一切竟然由小小的毛笔完成,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惊叹不已,其他艺术形式很难望其项背,可见书法实乃人生最大的乐趣!若能忘我般全心投入书法学习实乃人生一大享受!

有幸与书法结缘,在自学过程中看了大量前辈研习书法的心得文章,临摹了王羲之、赵孟頫、孙过庭等大师的经典书法作品,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获益良多,也掌握了书法学习的各种知识、方法和技巧,从中领悟出书法内涵虽博大精深、变幻莫测,但也要遵循内在的法理和规则,法度严谨又不失自然随性。从中提炼出自学书法所需的资料进行汇编整理、浓缩精炼后形成12个章节,编辑成一套书法快速入门的流程路径,希望各个阶段水平的书法爱好者都能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笔者依据多年学习书法的经验,确信书法学习必有事半功倍、快速入门的方法,从中提炼出自学书法所需的资料进行汇编整理、浓缩精炼后形成12个章节,编辑成一套书法快速入门的流程路径,总结出书法初学者必须先掌握永字八法的精髓,各个笔画练习达到精熟程度后再继续学习所学书体的基本笔画,从古代书法大师(王羲之行草书、赵孟頫行书、欧阳询楷书、孙过庭草书)的基本笔画入手仔细研究,熟知各个基本笔画的名称,并能迅速拆解每个范字的基本笔画构成,从大师作品中找出最精美单字进行精准临摹,力求做到神似,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依据书法结体法则把所学范字的笔画试图重新组合起来,和原字比对效果并找出差距,为以后自成一体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刚开始可用水写布练习基本笔画,做到临习细腻精致,并逐步上墨在纸上临摹,等笔画基本功过关后再找大师的字帖逐字逐行临摹,学习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努力钻研,坚持不懈,大概2-3个月后必将事半功倍,有所成果。兴趣是成功的保证!真诚地希望各位朋友找寻到学习书法的窍门,并从中享受到人生最大的乐趣!

漫步星空

2020年8月21日

书法快速入门路径图

永字八法精解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的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高度概括了书法用笔的基本方法,帮助书法爱好者迅速掌握书法的用笔,为进一步学习行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永字八法”是步入书法艺术之门的第一步,可谓事半功倍!

点为侧 横为勒 竖为弩 钩为趯

提为策 撇为掠 短撇为啄 捺为磔

“点为侧”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晋· 卫夫人《笔阵图》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就是说点要有气势,以带动下面笔画。

“横为勒”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横取上斜之势,如勒马之用缰,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晋·卫夫人《笔阵图》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就是要求横的二头不仅要有气势力度,中间也要扎实,切勿一笔带过而已。

“竖为努”如万岁枯藤一样苍劲有力。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内含无穷之力。于曲中见直,直中含曲,方有挺进之势。

“撇为掠”如陆地截断犀角象牙。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力达末端。法在涩而动,意欲畅而婉。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食。行笔迅捷,笔锋锐利。

“捺为磔(zhe)”如崩浪雷奔般徐迟有力。

捺画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钩为趯(ti)”如劲弩筋节般遒劲。

作钩画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宋·陈思《书苑菁华》说:“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而收。”

“折”如百钧弩发。

要像力量非常大的弓弩箭发。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引伸为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书法常用技法概述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唐.张怀瓘《六体书论》

执笔:推荐五指执笔法。

拇指到小指依次(擫ye 、押、钩、格、抵)

包括:枕腕 提腕 悬腕

腕法

要求:指实 掌虚 腕平 掌竖

坐姿:头正 臂开 身直 足平

身法

站姿:头俯 身躬 臂悬 足平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赵孟頫

用笔: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

用笔要领: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起笔:藏锋 露锋 斜切

用笔 行笔:中锋 侧锋 提按 转折

收笔:回锋 出锋

用笔:藏锋 露锋 中锋 侧锋 提按 转折

笔法 笔势:曲直 俯仰 疾涩 高低 轻重 呼应 疏密

笔形:方圆 粗细 左右 斜正 长短 大小 宽窄

间架: 字形安排

结体

结构: 笔画组合

各种常用笔法分类

起笔:藏锋—逆锋、露锋—顺锋; 侧锋、搭锋;

行笔:中锋、偏锋;

提按:提笔、按笔、顿笔、蹲笔 ;

转锋—圆笔 褁锋—绞笔;折锋—方笔;

收笔:回锋、出锋;

其他:

押笔、结笔、息笔;憩笔、蹙笔、揭笔;

战笔、打笔;带笔、叠笔;挫笔、衄笔;

抢笔、翻笔、驻笔、断笔、渴笔、过笔;

书法八锋:中锋 侧锋 藏锋 露锋 实锋 虚锋 全锋 半锋

藏锋: 笔锋内藏点画中, 用逆锋写出, 笔画藏头护尾,浑厚凝重。

藏头要求: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欲右先左、

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护尾要求:有往必收、无往不收、无垂不缩。

露锋: 笔锋外露于点画,用顺锋写出,笔画生动活泼,飘逸流畅。

中锋: 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中锋立骨,使点画圆满遒劲,是点画线条质量的最根本保证。

侧锋: 将笔锋偏于一侧运笔,侧笔取妍,使点画潇洒俊美。

方笔: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运用“顿笔方折”的方法形成棱角,即“折以成方”。 给人以刚健挺拔、方正严谨之感。

圆笔: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运用“提笔圆转”的方法形成圆润之势,即“转以成圆”。使之不露筋骨、浑厚遒劲。

提按:笔锋垂直上下运动,控制笔画的粗细,注意交替互换、轻重相宜。

提笔(细),顿笔(粗),蹲笔(过渡),驻笔(稍停)

笔锋横向运动就是横向的延展运笔,注意粗细变化。

抢笔(空中起势)挫笔(转换方向)衄nv笔(逆转而上)

翻笔(翻转切换)绞笔(旋转绞动)

转折:转笔 笔锋左右圆转运笔,点画浑圆厚实。

折笔 笔锋阴阳翻转运笔,点画遒劲刚健。

章 法

章法又称布局,指通篇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幅作品之间的组织安排方法。

章法特点:因体赋形 据势变形

三个原则:

1、气势连贯:贯气,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用形连和意连。

2、和中有违:和谐统一中有变化。

3、疏密虚实:有字处实,空白处虚,字疏而虚,字密而实 。

行书笔法运笔解密

提按训练

手腕运动训练

行书笔法用笔技巧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 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

1、行书起笔多用露锋、搭笔,收笔多用出锋、折笔。起笔的藏锋在纸笔相触瞬间快速完成, 露锋可在落笔前空中完成。行笔起笔、收笔时缓些,行笔中间应迟速有度,沉着从容。

2、点画要有力感、质感,保持中锋行笔;横画起笔多用露锋,收笔多用出锋;撇画力到笔尖,短撇快, 长撇慢而匀;写点沉着灵活须三过笔。

3、正确运用提按和顿挫,提笔快而不浮(锥画沙),按笔慢而不凝(铃印泥),不断运用提按顿挫转换方向、调整笔形。

4、用笔的速度要有变化和节奏感,如横慢撇快,悬针慢垂露快。

5、运笔时要把藏与露、顺与逆、疾与涩、转与折、方与圆、中与侧相互统一协调起来。

6、点画间牵丝与折搭要气势自然,不宜过多,注意线条的粗细。

7、用笔要求笔豪齐顺,万毫齐力,笔豪复原。

8、运笔注意线条的聚、散、方、圆,方笔用辅,圆笔用裹,转成圆,侧成方。线条要饱满、瘦硬、雄浑有力、富有弹性。笔画中段或轻或重、或刚或柔、或细或粗。

9、字有字势,笔锋有笔势,字要一笔一势的去写,得势则活。

10、行笔中锋为主,中侧并用,转折并施,正以立骨,侧以取妍。

11、意在笔先、 笔随意行、 随意而动、 以意传神。

王羲之行书笔法结构九法

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魏晋.王羲之

变化 尽态 错落 欹侧 洗练 呼应 迎让 假借 部首

变化 用笔有藏露轻重;笔势有曲直俯仰;笔画有疏密上下;

形态有大小、长短; 体现在同画异态、同旁异变、同形异化、同字异体、同体异形,笔笔迥异,字字意殊。

尽态 曲尽其态,使得大者更大、小者更小、长者更长、 短者更短、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笔画组合结构和谐匀称。

错落 字形参差不齐,左右上下长短互殊、 宽窄各异、 大小不匀、 主次分明、 虚实相生。

敧侧 左敧、右侧、上敧下侧、左敧右侧; 与险绝中求平正,动态求平稳。

洗练 字形务从简易,省减笔画;有省笔、减笔、化笔、合笔。

呼应 笔画间的联系通过暗连(意连)、明连(形连)完成。

迎让 笔画相互谦让避就、穿插伸缩,通过上下相让、左右朝揖,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假借 行书借楷书结体,增强静感;借草书结构,增强动势;实现动静结合、丰富结构的作用。

部首 偏旁与其所搭配单体的长短、肥瘦、大小有所变化、相互呼应。部首分: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在外。

王羲之《兰亭序》结体变化45法

一 横平竖直 体势平正稳中须活泼流闰。如:竹、年 等

二 画中相等 笔画之间的间隔距离宜相等。如 :言、有 等

三 左右舒展 撇捺之字,取横势,左右应伸展。如:合、今 等

四 长方形状 上下宜劲挺长展,左右粗短促紧束。如:自、目 等

五 扁方形状 上下须紧约,左右须宽展。如:丑、之 等

六 圆状 笔画应巧妙组合,自然表现出圆状形态。如:怀、曲 等

七 方正形状方正的形状中须注意笔画的斜侧变化,活泼灵动。如:间、所 等

八 半包框 主体部分与围框应适当偏移或外延,求整体平衡。如:痛、遇 等

九 三包围框 中宫紧密,左稍矮,右稍高。如:幽、风 等

十 全包围 内外部分的大小、粗细、高低要协调。如:固、因 等

十一 上覆宜大 宝盖之类部首,其上部应稍大,覆盖下部。如:宙、宇 等

十二 结体宜小 笔画较少的字,结构略紧些。如:右、日 等

十三 结体宜大 笔画较多之字,字形略大些。如观、畅 等

十四 笔画宜细 笔画较细,更显得结体的疏朗。如:仰 等

十五 笔画宜粗 笔画较粗,更体显字的厚重。如:如文、夫 等

十六 粗细分明 左右部分应粗细有别,画少稍粗,画少稍细。如:怀、视 等

十七 左右呼应 左右部分既要参差错落,又须顾盼照应。如:悲、幽 等

十八 相背 左右部分切忌离得太开,同时相互间要呼应。如:抱、死 等

十九 相向 左右部分应紧密结合,协调揖让。如:彭、娱 等

二十 穿插迎让 笔画交叉较多,须注意疏密变化,开合迎让。如:无、曲 等

二十一 应字生形 根据每字笔画和结体不同状态来组合字形。如:慨、万 等

二十二 以转代折 转角处宜圆转流利。如:觞、犹 等

二十三 牵丝映带 牵丝不宜过粗,有断有连,笔断意连。如:无、长 等

二十四 展画取势 个别笔画写得稍长些,用以取势求变化。如:仰、夫 等

二十五 连笔 有些笔画边贯在一起书写,增强流动活泼感。如:临、后 等

二十六 简省笔画 许多笔画省减成一笔,使线条简洁明快。如:为、迹 等

二十七 平中寓奇 平直中有欹侧,变化中寓稳定。如:与、岂 等

二十八 斜中求正 笔画和局部结体斜侧中,求得整体重心平衡。如:悼、每 等

二十九 重画宜变化 字中同类笔画出现,起、行、收笔须殊异。如:清、其 等

三十 并叠须有别 字中同类的局部结体出现,应求变化。如:丝、品 等

三十一 同字应求异 一幅书法出现相同的字,字形应各不相同。如:之 等

三十二 左右宜相犯 横向结构较宽者,个别笔画容许相碰。如:骋、 稧 等

三十三 横短撇长 横画短的字,撇画应长些。如:有、在 等

三十四 左紧小右宽大 左部宜紧而稍小,右部宜宽则稍大。如:永、大 等

三十五 上紧下松 上部宜紧而稍中,下部宜松而稍大。如:足、已 等

三十六 上松下紧 上部宜松,下部宜紧。如:云、之 等

三十七 中间密左右疏 中间稍紧密,左右稍宽疏。如:诞、九 等

三十八 中间疏左右密 中间稍宽疏,左右稍紧密。如:以 等

三十九 左低右高 写成左低右高状,使字差参错落,气韵生动。如:感、死 等

四十 左高右低 写成左高右低状,使字欹侧险劲,妙趣横生。如:之 等

四十一 左右相等 高低平 此类字左右相等,高低应相平。如:虽、短 等

四十二 左右相等 左高右低 书写时左右高低不能相差太大。如:静、能 等

四十三 左右相等 左低右高 有的字左部宜稍低,右部宜稍高。如:临、虽 等

四十四 左小右大 高低平 有些左部小右部大的字,高低就相平。如:将、悟 等

四十五 左小右大 下齐平 有些右部小右部大的字,下部应齐平。如:清、俯 等

行书笔画起笔规律分析

行书笔画收笔规律分析

折和钩的书写规律

1、方折:切笔后侧锋重带

2、圆折:靠手腕的转动边画弧边调整中锋。

3、方折钩:切笔侧锋重带,折笔后出钩迅捷,钩用侧锋出钩。

4、圆折钩:靠手腕转动边画弧边调整中锋,折笔后出钩迅捷。

草书笔法用笔技巧

草以使转为形质 点画为性情 —— 孙过庭《书谱》

1、草书起收笔多用露锋、侧锋,行笔藏露并用,起笔露锋在落笔前空中完成。

2、草书横画不宜太平,竖画不应笔直过长,横竖撇捺可处理成点,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牵丝引带,点画可用横和竖相连。

3、讲究提按:提着笔下按,笔笔按,笔笔提。要求重按轻提、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转折处圆转居多,要求外方内圆,内方外圆,方圆并重,转折并施。

4、草书用笔简化,点画变异互连环转,减少顿挫,笔顺可颠倒,替代规律以少代多、以短代长、以直代曲、以简代繁。

5、草书行笔忌平涂直抹,线条过于光滑,过于肥厚,不能忽略应有的提按顿挫。须寻其法,求其源,忌讳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6、草书讲究简快捷、匆匆不暇。起收笔慢些,中间快些,运笔行留自如,展现书写的节奏,体现草书舞动气势。

7、草书行笔八面出锋,中侧并用,细处中锋,厚处侧锋,中锋得法立骨,侧峰得势求变。

8、草书尤重筋骨,交笔时起讫分明,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连断自然。

9、草书线条坚而浑,行笔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敧侧、擒纵、疏密、高低。

10、行草要有楷意,细笔行云流水有韧性,粗笔铁画银钩要结实。

11、主笔优先空间大,左右结构有上下,上下结构要有形。

12、草书四大要素:连、省、变、代。

13、草书结构原则:

删繁就简 点画相代 书写便捷 笔断意连

气势通贯 腾挪变化 圆转连绵 流畅舒展

14、草书书写法则黄金10条:

动态均衡 呼应顾盼 敧侧取势 参差错落 疏密对比

上下开合 迎让穿插 简洁洗练 纵横舒展 收敛有度

15、意在笔先、笔随意行、随意而动、以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