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二):杜鹃花

时间:2022-10-27 15:08:19 热博 我要投稿

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二):杜鹃花

 

7.杜鹃花属

杜鹃花属(学名: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的一个属,其下植物俗称杜鹃花、映山红、满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全世界的杜鹃花属原种约1,000种,分为8个亚属。广泛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属名Rhododendron源于希腊语rhodon(玫瑰花)和dendron(树木)的合成词,指属内某些种的花呈红色。

(1)植物学史

该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也是中国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中的大属之一。该属植物在园艺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纪中期,J.D.Hooker从锚金发现并引回英国 30种杜鹃开始,至20世纪G.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国西南的采集活动以来,杜鹃属植物大量被发现,被引种栽培的杜鹃已不下600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亦易于杂交变异,大量的杂交种不断被育出,且观赏价值胜于野生种。

由H.F.Tagg,J.Hutchinson,A.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经英国杜鹃协会于1930 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汇编了已知的世界杜鹃属850余种,但全书划分45个系(series)的编排尚不能反映该属的分类系统。H.Sleumer于1949年提出世界杜鹃属分为8个亚属及亚属下分组、业组的全面的分类系统。J.Cullen和D. P.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础上略有修订,即将有鳞的3个亚属(Subgen.Pseu- dazalea,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ubgen.Rhodorastrum)归并到杜鹃亚属作亚组等级,提出5个亚届的观点。随后W.R.Philipson(1980)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将原置于马银花亚属Azalcastrum的2个组:5cct.Candidastrum(产北美),Sect.Mumeazalea (产日本)分别独立成亚属,并按A.Gray(1878)将云间杜鹃属Therorhodion(Maxim.) Gray作为该属的一个亚属,提出又一8个亚属的系统。《中国植物志》采纳的是H.Sleumer的系统概念和A.Gray的观点,将国有杜鹃种类分为9个亚属。

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范围是广泛的,可见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个植被带内,大部分种类出现于海拔1000~3800米间,如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或海拔更高一些的暗针叶林,上达森林线附近往往形成杜鹃苔藓矮曲林,树线以上,某些高山种自成群落,形成种类单一、浩瀚无垠的杜鹃矮灌丛,分布得最高的杜鹃为雪层杜鹃很多学者在野生杜鹃花属物种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造成人们不能全面地研究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以及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将杜鹃花属植物分为5类: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从属种和附生型从属种。

(2)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附属物。

(3)分布

杜鹃花分布非常广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南半球分布于东南亚和北澳大利亚。中国横断山脉周围的云南、四川、西藏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锡金、印度北阿坎德邦等地分布种类最多的大形杜鹃。其它映山红亚属种类分布较多的地方有中国大陆南部、台湾、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及日本。而南下至东南亚,尤其以新几内亚岛上蕴藏着约占杜鹃花属三分之一数量的着生杜鹃的族群。北美和欧洲分布较少。南美和非洲分布极少。

70%的杜鹃花种类生长在海拔1700~3700米的地区。

在中国的分布中,云南有245种,西藏有180种,四川有181种(其中贡嘎山地区共有80种,多数为特有种,是中国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广西有60余种,贵州有约60种。自19世纪中期以来,罗伯特·福琼、约瑟夫·虎克、乔治·福雷斯特、亨利·威尔逊、约瑟夫·洛克等西方人从中国大规模引种杜鹃种源,使得杜鹃花在欧美的分布大大增加,并进而遍布全世界的园林。

中国的川西、滇西和藏东南地区,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山地是杜鹃花属的分布中心。

(4)主要价值

杜鹃花泛指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它是世界四大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5)马银花

马银花(学名:Rhododendronovatum),为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的灌丛中。产中国长江和珠江流域。该物种花朵美丽,颜色鲜艳,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6)羊踯躅

羊踯躅(学名:Rhododendronmolle),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3]。本种因羊只误食其叶引致踯躅而亡,故而得名。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带的灌丛或山脊杂木林下。产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该种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神农本草”及“植物名实图考”把它列入毒草类,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民间通常称“闹羊花”。植物体各部含有闹羊花毒素(rhodo japonin)和马醉木毒素(asebotoxin), ericolin和andromedotoxin等成份,误食令人腹泻,呕吐或痉挛;羊食时往往踯躅而死亡,故此得名。在医药工业上用作麻醉剂、镇疼药;全株还可做农药。

(7)碎米花

碎米花(学名:Rhododendronspiciferum)为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缘。海拔800-1200 米。产中国贵州西部、云南中部至东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8)爆杖花

爆杖花(学名:Rhododendronspinuliferum),为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松林、松-栎林、油杉林或山谷灌木林,海拔1900-2500米。产中国四川西南、云南西部、中部至东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广泛分布与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常用作园林装饰。

(9)照山白

照山白(学名:Rhododendronmicranthum)为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山坡灌丛、山谷、峭壁及石岩上,海拔1000~3000m。广布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及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朝鲜也有。

园林:枝条较细,且花小色白,惹人喜爱,植于庭院、公园,可供观赏。

药用:枝叶入药,有祛风、通络、调经止痛,化痰止咳之效。但须去毒存正后方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