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茶颜悦色被曝雇人排队日薪100元:饥饿营销为什么屡试不爽?

时间:2022-08-22 18:42:18 热博 我要投稿

导语

饥饿营销的边界在哪里?

| 来源:克里夫定位研修院视频号

| 作者:Helen

茶颜悦色又又又又又又上热搜了!

8月18日,网红奶茶茶颜悦色在南京开业,一大早市中心新街口的店铺外就排起长队。该店于早上9点开业,因人流量过大造成拥堵,约半小时后暂停营业。

茶颜悦色因此再度上了热搜。

不少没有尝试过茶颜悦色的网友,也产生了好奇:这个奶茶品牌真的这么火?一时间,也生出了想购买尝试的欲望。

然而, 戏剧性反转的是,今日一早,另外一则新闻也冲上了热搜榜。

新浪财经媒体称:在一个南京兼职群中,新浪科技看到了关于“奶茶店排队”、“奶茶店招人充场”的招聘信息,要求大学生优先,底薪100/天,每一杯奶茶可给10元提成,最少做3天。而招聘人员确认,涉及排队充场的奶茶店品牌为茶颜悦色。

这则热搜将茶颜悦色推上风口浪尖。与此同时,“饥饿营销”一词,也再度引发网友热议。

今天, 我们便来聊聊“饥饿营销”的得与失,谈谈这种屡试不爽的营销方式,边界究竟应该在哪。

01

为什么饥饿营销屡试不爽?

近几年,“饥饿营销”已经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

从名词解释来看,它是指: 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如今,很多的品牌精于此道。尤其是手机、地产、汽车、餐饮等行业的企业,更是玩出了花。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大排长龙、供不应求现象呢?有的人可能解释是“刚性需求”所致。但是,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那么多“刚性需求”的。

有的“供不应求”背后,就藏着一套“饥饿营销”的玩法。

为什么饥饿营销屡试不爽?这还要提到经济学里的一种效应:稀缺效应。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

那么,是不是造成物品稀缺的现象,饥饿营销的策略就能成功呢?并不是。在这之前,我们得先了解饥饿营销的三个层次。

分享一个实验故事:

1975年,社会心理学家斯蒂芬·沃切尔和他的2位同事做过一次实验,一共三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每次实验分两组参与者,让不同组的参与者对同一款甜饼进行品尝和评价。

在第一轮实验里,一组人面前的罐子里有10块甜饼。另一组人面前的罐子里只有2块甜饼。最终的结果是 :当看到罐子里只有2块甜饼的参与者们,品尝后给出了更高的评价。

限量的甜饼因为稀有,吃了不容易满足,吃完还想吃,也显得价值更高。这就是稀缺效应,物以稀为贵。

当产品限量供应后,能让消费者提升对产品的价值感知,进而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到此为止,就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所理解的饥饿营销, 也是饥饿营销的第一个层次:稀缺。

在第二轮实验里,第一组参与者品尝的甜饼是从装有10块甜饼的罐子里拿出来的,另一组是从装有2块甜饼的罐子里拿出来的。

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尝一口,就被实验人员拿回去了,然后从另外一个罐子里重新取出一块给他们。

也就是说,参与者们都看到了两个甜饼罐,先看到的和后来吃到的不是同一罐。

第一组,先看到的是供应充足的甜饼,吃到的是供应紧张的甜饼;第二组则反过来,刚开始看到的是供应紧张的,后来吃到的是供应充足的。

最终的结果是 :第一组参与者给出的评价远远高于第二组,同时比第一轮实验中第二组给出的评价还要高。

当产品由充足变成稀缺时,价值显得更高,人们产生了比供应一直稀缺时更积极的正面反应。

这意味着,比起一直稀缺的产品,刚变成稀缺的产品吸引力更大。 而这就是饥饿营销的第二个层次:先充足后稀缺。

到了第三轮实验,对于第一组罐里装有10块甜饼的人,将他们手中的甜饼换成罐子里只有2块的,然后对其进行解释——对一部分人的解释是“分发的时候分错了”,而对另外一部分人的解释则是“因为小甜饼被参与者吃的太多不够分了”。

最终的结果是 :后者给出的评价更高于前者。

也就是说,当发现有人要跟我们争夺时,甜饼的吸引力达到最高。由于争夺,导致原本充足的东西变稀缺后,价值显得最高,吸引力也最大。

这就是饥饿营销的第三层:制造争夺。 在供应稀缺的背后,又制造了一个隐形战场。用户争夺得越激烈,效果就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样一些现象,买新车要交定金排队等候,买房要先登记交诚意金,还常常看到什么“限量版”、“秒杀”等现象,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趋之若鹜了。

背后的原理,就是在刻意“制造争夺”。

02

饥饿营销的适用原则

茶颜悦色被指雇人排队新闻出来后,为什么“饥饿营销”一词也跟着火了?

因为,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这就是茶颜悦色在有意“制造争夺”,进行第三层的饥饿营销策略。

听到这里,饥饿营销似乎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很友好。那么是不是企业就不应该采取这种营销策略呢?

从现实来看,消费者对“饥饿营销”这个词汇本身是带着很负面的认知,认为企业故意人为营造虚假的热销、排队。

“但,对于企业来讲,本身控制产量、供应,以达到最佳的产出,有持续良性需求,是经营企业的基础。餐厅面积和位置,达到不浪费,效率最高,也是基本。供需平衡未必最好,保持需求略有没有被满足的空间,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克里夫定位研修院专业院长李亮评价道。

也就是说,饥饿营销策略运用恰当,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但必须要把握度。 对内控制好向市场上提供的最佳供应量,对外不要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甚至激怒消费者。

除了利用稀缺原理外,企业本身在应用饥饿营销策略时,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产品要强。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必须要具备足够强的竞争力,这是饥饿营销的前提。

如果你的产品与对手并没有太大差异化,那么玩饥饿营销,相当于将你的客户“送”给竞争对手。因为,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可替代性高,最后也就不存在“稀缺效应”了。既然不稀缺,消费者为什么苦苦等待你的产品?

2、品牌力要强。

饥饿营销玩得溜的品牌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品牌力,让消费者愿意去相信其产品“供不应求”、“热销”,以至于愿意投入精力去追捧。

当然,也由于饥饿营销的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有“品牌”这个因素在,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

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所以,饥饿营销时需要把握好“度”。

“当听到茶颜悦色南京店太火,以至于开营半小时就被迫营业时,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不信的。又不是奢侈品,不至于为了一杯奶茶排队几小时乃至花几百块吧?就算有人愿意,也不会有这么多。”一位奶茶爱好者网友评价道。

当饥饿营销被消费者下意识质疑时,或许企业对“度”的把握需要重新衡量了。

3、造势要足。

饥饿营销想要成功,产品上市之前就要规划好造势的节奏,做足宣传,吊足消费者的胃口。造势方式、媒体、时机的选择,都至关重要。

比如饥饿营销鼻祖——苹果每次发布新品时,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个非常长的造势期: 开发布会—公布上市日期—等待—上市新闻报道—通宵排队—正式开卖—全线缺货—黄牛涨价。

真正把饥饿营销玩通了关。

03

小结

从效果来看,很多时候,饥饿营销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它借助稀缺效应,营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大大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欲。

其中,最高层次的饥饿营销,是在稀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个隐形战场去“制造争夺”。就如茶颜悦色的排队现象。

尽管这种营销方式经常备受争议, 但是对企业来讲,供需平衡未必最好,保持需求略有没有被满足的空间,企业才能良性发展。

同时,饥饿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成功, 必须在自身产品力和品牌力足够强的基础上,把握好度的原则,并造足够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若不然,反而容易伤及品牌,望企业们谨慎对待。

------------------------------------------------------------------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hftV00IOhYkdBVIOSgpPw

本文由@克里夫定位研修院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分享对你有点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