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伊利推股份激励,董事长潘刚以5折价拿到价值18亿元的股份,却说“收益率只有5%”,你怎么看?

时间:2022-04-27 07:14:01 热文 我要投稿

明明拿了18亿,花了一半的价钱,账面浮盈9个亿,却说自己只能赚5%,这样的算法让人不得不服。按照这种算法,9亿纯利润当中,45%要交个税,50%要拿去还利息,最终只能赚1800万元。6年时间(锁定6年),平均到每年收益率还不到1%。那还拿这些股票激励的意义在哪里呢,谁会冒这么大风险去追求6年后这么低的收益率?

伊利的算法似乎很有道理,又总觉的哪里不对。半价就是半价,即便锁定6年时间,换做是你,你肯定毫不犹豫选择“买买买”。那究竟不对在哪里?

一是,将潘刚买股票说成借钱买,这是夸大了成本。诚然,商人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敢于去借钱,撬动自己的杠杆,获取更高的收益率。6年总利息50%,算下来8.2%的利息,还是偏高了一些。潘刚不是普通人,他手里还有价值2.36亿股伊利股票,这些股票完全可以用作质押物去贷款的,利息其实不会那么高。如果他能将利率做到6%,那6年利息总额也不过36%,那么就多出了14%的收益率。

如果潘刚不借钱呢?他其实也是有这个实力的。最晚不晚于2015年,潘刚就有2.36亿股伊利股票了,2015~2018这4年,他能拿到的伊利分红金额就有6亿现金(已经扣税),即便他花掉1亿,那也还有5亿元现金在手里,这些现金还可以创造回报,拿来买伊利的股票,也就不用贷那么多款了。

如果他贷款4亿元,利息6%,6年下来总利息成本为1.44亿元,而不是自己所说的需要4.5亿元利息。

二是,将个税夸得过大。诚然,月收入在8万元以上,8万元以上的部分就需要缴纳45%的个税。潘刚这笔买卖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按理是该按45%的税率交。但这是“按理”,但实际情况却是,合理避税的方法太多了。比如未来,潘刚将所持股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另外一家公司,那么他的纳税额就会大幅减少,而企业的所得税只有25%,企业再市场价卖出去的纳税也会低很多。

三是,忽略了股权比例提高的潜在好处。表面看,股权激励是送钱,但对潘刚等人来说,自己股权比例提高了,对伊利这家股权分散的企业的掌控力就会进一步增强。就是通过这种一步步增持,潘刚等人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管理层收购,让自己成为伊利真正的老板。所以,即便短期的效益看起来一般,但长远来看的好处是很大的。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