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30件玻璃器,3000字,让你读懂中国玻璃器的历史

时间:2022-04-19 08:51:29 热文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玻璃器会有种错觉,觉得玻璃是近现代的材料。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玻璃器的发明介于青铜器与铁器之间,大约诞生于公元前25-前23世界的两河流域。而我国玻璃器最早产生于春秋末年(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不同时期的玻璃器也有不同的叫法。

至于西周古墓发现的所谓的玻璃管、玻璃珠等人造珠饰物,经过检测后证明成分不是真正的玻璃,这类人造珠的成分中90%是晶状体二氧化硅,而不是玻璃。

人造珠饰,宝鸡弓鱼国西周墓地出土串饰,其中灰蓝、灰绿色料管即釉砂制品

中国最早的玻璃制品:春秋末期

越王勾践剑格上镶嵌的蓝色玻璃,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两面都镶嵌有饰物,一面镶嵌的绿松石,另外一面镶嵌的就是玻璃,浅蓝色、呈半透明状态,内含较多的气泡。剑上有铭文:越王鸩浅(勾践)自乍(作)用剑。

勾践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97-前465年,那么可以推测剑格上的玻璃也是春秋末年制造的。其实,依据这个发现,中国玻璃的出现的时间应该可以再向前推进。

越王勾践剑剑格局部图

说来也巧,与越王勾践有世仇的吴王夫差的剑格上也镶嵌有三块透明的小块玻璃。吴王夫差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95-前473年,比勾践晚了两年。

吴王夫差剑(中间),河南辉县琉璃阁发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春秋末期还发现了一种“蜻蜓眼”玻璃珠,在当时是属于附身符一般的存在。

上图的这枚蜻蜓眼玻璃珠出土于河南固始侯古堆1号墓。墓主人是一名女性,说来就更巧了,这位女性和夫差也是大有关系。推测是夫差的一位夫人,也是宋国国君之妹,当时是被送到了吴国给夫差做夫人。

显然,拥有这类玻璃制品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要知道,在当时,玻璃是一种很昂贵又珍贵的材料,非常人可以轻易获得。

依据以上发现,中国玻璃的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可以再向前推进一段时期的。

但玻璃蜻蜓眼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在此之前并未发现过这类珠子的前身,没有任何发展过程,所以,不可能一时间就达到这样的技艺的,属于外来玻璃器。

玻璃蜻蜓眼制作工艺图

但玻璃蜻蜓眼后续实现了“本土化”。在这之后,蜻蜓眼玻璃珠的图案纹饰及化学成分都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战国层叠式蜻蜓眼珠(安徽潜山县出土)

战国中晚期玻璃器:玻璃璧

战国不单突破了玻璃珠的工艺,到了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玻璃制品——玻璃璧。

玻璃璧,战国

璧在古代的功用自不用说,属于一种礼器。也是属于中国独有的。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玉璧。《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就有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新石器时期玉璧,凌家滩文化时期,距今5500-5300年

目前发现的战国玻璃璧大部分是出土于湖南各地的楚墓。玻璃璧的形状非常简单,但颜色多样,以浅绿色居多,还有乳白色、米黄色及深绿色,完全是仿照玉璧的形制。

长沙出土战国谷纹玻璃璧,直径8.1厘米,厚0.25厘米图

玻璃璧的纹饰也比较简单,大多是谷纹,也有少量云纹玻璃璧。

战国中晚期不单有玻璃璧,还有玻璃剑饰、玻璃印章及镶嵌在其它器物上作为装饰的玻璃。

玻璃剑饰有剑首、剑珥和剑珌3种。剑首是剑柄顶端装饰;剑珥又名剑璏,是置于剑鞘中部稍靠剑格处,用于穿带佩剑用的;剑珌是剑鞘末端的装饰品。

蟠螭纹玻璃剑璏,战国,1960年长沙市杨家山铁路工地出土

玻璃印章迄今为止发现并不多。1枚出土于战国中期的长沙左家塘41号墓,绿色,半透明,印面正方形,边长0.9厘米,印章高0.8厘米。印面上刻有“中身”二字。另外2枚出土于四川犍为战国晚期墓葬,为乳黄色圆面印,背有管状钮或鹰嘴形钮,印面为四叶纹或花蒂纹。此外,湖南省博物馆还收集一枚浅黄色玻璃印。

鹅钮玻璃印章,战国,私人收藏

这是一对鹅形印章,一雄一雌,熊鹅印文“金得”,雌鹅刻有“大吉”。

其它镶嵌玻璃的饰物,如带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铜鎏金镶玉嵌蜻蜓眼珠带钩主体材料是银,银外包金,带钩主体上镶嵌了3块白玉璧,玉璧的中间就镶嵌了数个玻璃蜻蜓眼,整件带钩非常精美。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铜鎏金镶玉嵌蜻蜓眼珠带钩

汉代玻璃器:仿玉时代

汉代玻璃器多为仿玉形制,是中国玻璃的仿玉时代。这时还出现实用性质的玻璃容器及丧葬用玻璃。

西汉玻璃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提到玻璃杯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件国宝级文物,酷似现代玻璃杯,但实际上是水晶杯。这只水晶杯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首批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水晶杯,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玻璃耳杯,中山王墓

多数人只知道汉代有金缕玉衣,其实汉代也有仿玉衣的玻璃衣。目前共发现两件,分别是江苏扬州甘泉山西北麓的一座贵族墓葬出土玻璃衣。墓主人系女性,名“莫书”。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杨寿乡李岗村的宝女墩发现的一座新莽时期的木椁墓中,也出土了19块完整的玻璃衣片。还有玻璃九窍塞、玻璃琀、玻璃握玉等仿汉代丧葬用玉器的玻璃器。

同时还有一些装饰类的玻璃器,汉代时的玻璃器已非常精美。如河北满城1号汉墓出土的镶玻璃铜壶,显河北满城1号汉墓出土的镶玻璃铜壶,在颈、腹部宽带纹中填嵌绿玻璃,玻璃上划出小方格,显示了当时示了当时的高超技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器:大量精美的进口玻璃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吹制法的运用,出现了大量实用性的玻璃器,也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一时期的玻璃器充满异域风格,器物轻薄,透明度很好。世家贵族借着得来的玻璃器肆意“斗富”,玻璃器仍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从西晋诗人潘尼的《玻璃碗赋》中也可窥见一二。

辽宁朝阳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淡绿色鸭形玻璃器,进口罗马玻璃器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北周李贤墓出土,进口萨珊玻璃碗

隋唐时期玻璃器:玻璃制造的中兴

隋唐时期的玻璃器实用与美观兼具。在这一时期,吹制法已经达到了超高的水平,器物表面光泽度较好,器形多仿制当时的瓷器。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茶盏茶托局部,北宋摹本

椭圆形玻璃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隋代李静训墓,国家博物馆

在这段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典型器形,如多出现在隋代墓葬中的绿玻璃盒,玻璃舍利瓶。1987年法门寺佛指舍利重现,同时出土了17件玻璃器,都被认为是皇室供奉舍利之器。

静志寺佛塔地宫出土隋代舍利玻璃瓶

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玻璃器

宋代玻璃器:走进民间

在宋代,人们已经对玻璃这种材料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玻璃制品不再是奢侈品。玻璃也被称作“药玉”、“假玉”。苏轼有诗讽刺:“熔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虽然玻璃器不再昂贵,但由于这个时期的瓷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玻璃器的普及。所以,玻璃器的制作工艺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宋代玻璃器多出土于佛寺塔基的地宫,主要器型有葫芦瓶、杯、瓶等。河北定县静志寺塔基出土的19件玻璃器皿,其中11件是国产玻璃,包括 8件葫芦形瓶、2件长颈瓶和1件绿色侈口碗。

苏汉臣《婴戏图》中的玻璃葫芦瓶,宋瓶中疑似是鱼

静志寺佛塔地宫出土宋代葡萄串

辽金元玻璃器:衰落期

辽、金、元都是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玻璃器的制作技艺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辽代玻璃器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从西方引进的伊斯兰玻璃器,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目前已知的元代玻璃器都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比较像玉。

玻璃镂空三彩龙凤纹薰炉,现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

玻璃圭,苏州元娘娘墓出土,现藏苏州博物馆

在古代,圭是礼器,上尖下方,中有脊。此圭质地纯净,是极为罕见的珍品。

明清玻璃器:由衰落到复兴

提到明代玻璃器,就不能不提到郑和。随着郑和下西洋,大量的中国玻璃制品也销往国外,其中,玻璃珠尤其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但玻璃器并未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以致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目前发现的明代玻璃器也相当少。甚至连明代的画家们也有些吝啬笔墨。

玻璃棋子,明

然而到了清代,由于玻璃器再次受到以康熙为首的统治阶级的喜爱,加上禁海令的废除,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积极吸收西方的玻璃技术,经过雍正时期,在乾隆时期走向中国玻璃器的黄金时代,并确定了“玻璃”的这一最终称谓。

康熙御制,白玻璃水丞

水丞由透明白玻璃吹制而成,圆形平底,下阔上敛,小口有盖。腹外切磨出8个平面,似莲瓣围绕一周。盖的表面切磨成六角形连锁纹。器底阴文篆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玻璃尊,雍正年制,故宫旧藏

透明玻璃戗金盖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的玻璃器材精形美,器型别致,或仿古或创新,留下了很多传世精品。清代时吸鼻烟之风十分盛行,玻璃鼻烟壶应时而生。尤其是内画鼻烟壶俨然已经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玻璃器瑰宝。

乾隆藕粉夹层玻璃荷花纹鼻烟壶

清,内画鼻烟壶

参考文献:

《玻璃器史话》安佳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古代玻璃器》金开城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辽代玻璃制品初步研究》蒋飞飞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