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体寒是万病之源!体寒的人做好这4件事,赶走一身寒气!手脚再也不冰凉!

时间:2022-04-19 06:27:27 热文 我要投稿

文章由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有不少人身体更加怕冷,面对这样的情况,白术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体寒”这个问题!

人们常说体内有寒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体寒?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们又该如何祛除体内寒气呢?

什么是体寒?

"体寒",以中医看,大部分叫做" 虚寒",就是 体质虚且寒。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 若想要调理体寒,首先要找出 体寒的原因。

体内寒气的形成

造成我们体寒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分为两类: 1、先天原因: 先天体质比较薄弱,为虚寒体质,容易出现体寒。 2、不良的生活习惯: 体寒多由于体内 阳虚引起的,如爱吃 生冷、 寒凉的食物,冬天穿衣比较少,容易造成寒邪侵袭体内而形成体寒。另外喜欢熬夜,损伤了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虚,阴阳不调而形成体质虚寒。

寒气都藏在哪里?

体寒一般都是气虚或者阳虚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容易出冷汗、口淡不渴、食少纳呆,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一些生理机能衰退。 藏在胃里: 不少患有胃病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因为胃寒,胃寒的人大都会出现 胃痛、 恶心、 烧心、 吐酸水或者 呕吐以及 腹泻的症状。 藏在脾里: 一般的脾寒都是因为湿寒在体内损伤了脾胃的阳气,特别容易出现 腹痛 腹泻、 腹胀、 四末不温等表现。 藏在肺里: 肺经鼻窍与外界相通,故易受伤。肺寒会出现 鼻涕多、 鼻塞、 咳嗽、 痰稀色白、头身疼痛、胸闷的症状 。 藏在肾里: 肾寒会出现 怕冷、 腰背酸软、 浮肿、 神疲乏力等阳气不足的表现。 藏在胞宫里: 对于女性而言,子宫很容易成为寒邪的首选攻击目标,宫寒会引发 月经异常、 下腹疼痛、 痛经等不适。 藏在关节里: 寒气藏在关节,肢体关节疼痛较剧, 遇冷痛甚, 得热则减,皮色不红、处之不热。 不少的老年人天气一冷就会出现“老寒腿”,且这种疾病也趋于年轻化,一般的症状就是 腿和腰酸疼、 发麻、 活动不方便,往往还会造成 痉挛。

虽然体寒不是一种疾病,但若长期处于寒性体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如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变慢、引发各类疾病等等,那么今天白术就跟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祛寒方法!

体寒如何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体寒的人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理,多吃温热的食物并且注意保暖。要建议适当运动,

1、食物祛寒: 首推 生姜,生姜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 注意:生姜有生、干之分,生姜辛散温通,能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

食疗方:用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闷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但需要注意的是,上床萝卜下床姜,所以尽量上午早晨喝哦。

2、泡脚:

有一个简单的祛除寒湿的方法,热水泡脚,泡脚之后按揉涌泉穴。

水中加花椒,简简单单祛寒湿。

花椒不仅是常用的调味料,而且还是一味中药,花椒归肺、肾、肝三经,它有温中止痛、去湿散寒、袪寒、补肾阳、明目、消食等作用。

方法: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适量水中煎,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降到能下脚时用来泡脚。泡20分钟左右(根据自身感受调整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出大汗),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

3、艾灸:

体内有寒湿,可以取穴:中脘、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丰隆、阴陵泉等。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血止痛、补中益气、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

4、推腹:

腰带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带脉的所在,带脉是比较特殊的经络,属于奇经八脉。

有很多女性别的地方都不胖,唯独腰上堆积了不少的脂肪,其实这是因为带脉之气不足。所以建议多去推揉这条经络,以帮助通畅十二经,消除经络内的寒毒。

1、推腹:双手在腹部从上至下推,从内至两侧,再从两张侧推回来,反复推5到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畅通整体经络。

2、揉腹: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揉36圈,想去寒就早中晚各一次,但注意:饭后2小时内别做。

最后我们要适当的做一点运动,如 太极拳或者 经络的拍打,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祛寒。 温馨提示:相关病症需要进行辩证调理,用药需遵医嘱,切勿盲目施灸用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