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储能行业分析:海内外需求共振,2023年大储装机弹性可期

时间:2022-10-20 23:26:29 热文 我要投稿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王哲宇)

1. 全球储能行业更大的爆发或在 2023 年

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产能的扩张,近年来风电、 光伏的发电成本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降幅显著,在新能源上网侧平价的基础上,当前全 球正朝着“新能源+储能”平价的方向快速前进。另一方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与商 业模式正日渐清晰,目前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机制已基本建立,新兴市 场的电力系统改革亦持续加速,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2021 年起全球储能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 BNEF 统计,2021 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 模为 10GW/22GWh,较 2020 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截至 2021 年底全球累计储能装机容量 约为 27GW/56GWh。考虑到 2021 年底全球累计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达到 837/942GW,以 此推算储能在全球风电光伏装机中的占比仅为 1.5%,我们认为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才刚刚 开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规模体量来看,大型储能是当前全球储能装机的主力。从产品形态与销售模式上来看,大 致可以将储能分为大型储能与户用储能两大类别,其中大型储能以 MWh 级别以上的集装箱 式系统为主,终端客户为大型电力公司或工商企业,主要通过集采、招标等形式直接进行销 售,B 端属性较强;而户用储能以 5-20kWh 的小型电池系统为主,终端客户为分散的居民家 庭,主要通过当地化的经销商、安装商网络进行销售,具备一定的 C 端属性。从结构来看, 过去几年大型储能的装机占比约为 80%左右,是全球储能装机的主要构成部分。

全球储能行业更大的爆发或在 2023 年。在 2021 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22 年全球储能行 业仍然延续了较高的景气度,但增量更多来自于户用储能(尤其是欧洲地区),持续飙升的 居民用电价格是最为核心的驱动因素。而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对成本更为敏感 的大型储能市场 2022 年的需求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我们认为 2023 年全球储能行业或迎来更大的爆发,从政策端来看,国内新能源项目存在刚性的配套 储能需求,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储能补贴则有望逐步落地;从收益端来看,国内独立/共享储能 的商业模式有望在探索中走向成熟,海外电价中枢的上移以及电价波动的加剧同样有利于储 能收益空间的提升;从成本端来看,2023 年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碳酸锂等原 材料价格拐点渐近,储能装机成本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2. 国内:发展模式渐明,2023 年项目加速落地

2.1. 2022H1 国内储能装机节奏有所滞后,下半年有望加速

政策勾勒发展前景,国内各环节储能发展模式逐渐清晰。2022 年 2 月底,国家发改委、能 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 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2030 年新型储能全面市 场化发展”的目标。此外,本次文件对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均进行了明确的部署, 各环节储能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2022 年国内储能项目实际建设节奏有所滞后,但招标快速放量。受制于疫情、原材料涨价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2 年上半年国内储能项目建设节奏整体偏慢,根据中国化学与物 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的统计,2022H1 国内并网、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 目装机总规模约为 0.39GW/0.92GWh。但从招标的角度来看,Q2 起国内储能招标明显提速,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1-9 月总招标容量超过 60GWh(主要统计 EPC、储能集成系统以及相关 设备),其中 Q1/Q2/Q3 分别为 4.5/18.2/39.6GWh,招标规模逐季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后 续国内储能装机仍有较强支撑,预计 2022 年下半年起项目建设速度将明显加快。

2.2. 新能源配套储能有望率先放量

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有望成为国内率先放量的应用场景,主要的驱动因素为政策强制要求。在 国家政策层面,根据能源局 2021 年 7 月印发的《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 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按照 15%的挂钩比例配建调峰能力,按照 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储能时长为 4 小时 以上。而在 2021 年国内各省发布的风电、光伏项目竞争性配臵规则中,储能已基本成为新 能源项目“标配”,目前已有近 20 个省份出台了新能源配套储能的具体量化要求,大部分省 份的储能配比在 10%-20%的区间内,储能时长则基本为 1-2 小时。我们根据各省已经发布 的风光项目竞配结果以及储能配臵要求对国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规模进行了大致测算,目 前配套储能项目的规模已接近 50GWh,预计这部分储能项目将从 2022 年起逐步落地。

未来国内新能源项目储能配套比例及储能时长要求将继续提升。当新能源发电占比较低时,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起辅助作用,用于解决短时间、小范围的供需不平衡,而随着新能源 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储能系统需要发挥的作用将愈发重要,相应的配臵比例及储能时 长亦将明显提升。尤其是对于新能源发展较快的三北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现在主流的 10%/2h 的储能配臵要求已较难满足实际的需求,2022 年以来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大型风光基 地的储能配臵时长要求已达到 4 小时。

短期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收益机制尚待建立,市场化是长期方向。目前国内新能源配套储能 尚无明确收益模式,投资业主更多把配套储能作为额外的成本项进行考虑,我们认为打通新 能源配套储能项目经济性的关键在于建立市场化的收益补偿机制。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已明确提出 2025 年初步建成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具体到新 能源配套储能项目而言,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改革方向都将扩大储能项目在电力市场中的收益来源与套利空间,助力 储能项目自身经济性的提升。

2022 下半年起国内大型风光项目建设进度有望明显加快,配套储能项目加速落地。2022 年 上半年受疫情、硅料紧缺、装机成本高企等多方面影响,大型风光项目建设进度相对较慢, 上半年国内新增风电、地面光伏装机仅为 12.9GW/11.2GW,与此前预期存在一定差距。考 虑到 2021 年以来国内风机招标持续放量,而光伏硅料的产出亦从四季度起实质性放量(七 八月份受检修、限电、疫情等因素并未充分释放),我们对 2022 年下半年以及 2023 年国内 大型风光项目装机持积极态度,相应的配套储能亦有望加速落地。

共享/独立储能兴起,未来有望贡献较大增量。从电力调度的角度出发,每个新能源场站单独 配建一个储能电站往往不是系统的整体最优方案,前期发改委、能源局文件中已多次提出探 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相较于新能源场站单独配建的储 能电站,独立/贡献储能的潜在收益来源更加丰富,包括容量租赁费用、峰谷套利、调峰调频、 容量电价补偿等。目前国内部分省份独立/共享储能的盈利模型已初步建立,随着收益模式在 探索中走向成熟,国内独立/共享储能有望迎来快速发展。2022 年山东、浙江、河北、广西 等省份相继下发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合计总规模超过 10GW,因此在新能源场站自行配 套的储能项目以外,我们预计未来独立/共享储能也有望贡献较大的装机增量。

国内部分省份独立储能项目或已具备一定经济性。我们以山东为例对国内独立储能的经济性 进行了简单测算,在我们的假设模型下,山东独立储能电站的全投资收益率约为 8.2%,静 态回收期 9-10 年,已具备一定的经济性。随着前期示范项目的逐步落地,国内独立储能的 收益模式有望得到更好的验证,后续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有望明显提升,从今年的项目招 标情况来看,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2023 年国内独立储能收益率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部分省 份电力现货市场的峰谷价差有望继续拉大,从而提升储能项目套利空间。此外,若后续上游 锂资源价格下行,则储能电池及项目整体初始投资成本存在下降空间,同样有利于项目经济 性的提升。

2.3. 电网侧储能潜力巨大,期待成本疏导机制建立

作为直接负责电力系统调度、维护电力供需平衡的主体,国内电网公司同样具备较强的储能 配臵需求。当前国内电网公司均已设定了规模宏大的中长期储能发展规划,例如国网董事长 2022 年 2 月于《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明确提出“力争到 2030 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 装机由目前 2630 万千瓦提高到 1 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 300 万千瓦提高到 1 亿千瓦”的目 标。2021 年 5 月发布的《南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 年)白皮 书》中亦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南方电网将分别投产 500 万千瓦和 1500 万千 瓦抽水蓄能,分别投产 2000 万千瓦新型储能。

电网侧储能核心的驱动因素在于建立成本疏导机制。目前全国范围内电网侧储能的成本较难 通过输配电价等形式传导至终端电力用户,因此电网投资新型储能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十 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已明确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以及探 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我们认为 2021 年 5 月发改委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可以作为一个可比的参考,若后续新型储 能能够享受类似于抽水蓄能的两部制电价,引入可向终端电力用户传导的容量电价作为项目 投资方的固定补偿,则电网及其他主体投资电网侧新型储能的积极性有望被充分调动。

2.4. 工商业储能需求空间有望逐步打开

国内工业用户存在配臵储能的潜在需求,保障供电稳定性及降低综合用电成本是主要驱动因 素。受能耗双控、极端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 年以来国内多地限电现象频发,严重影 响高耗能企业的正常生产,与此同时工业用户的用电成本亦明显上升。2021 年以来国家层 面密集发布各类政策,整体的思路是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高耗能企业市场交 易电价不受上浮比例限制、拉大峰谷价差、新增可再生能源不计入能耗指标等,因此我们认 为当前国内工商业用户配臵储能的需求已较为迫切。

2022 年国内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明显拉大,储能收益空间提升。对于工业用户而言,配储 储能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与分布式光伏结合,二是单独配臵储能电站。对于前者而言, 储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自发自用比例,与此同时在电网供电受限的情况下保障部分电力 供应;后者的作用则主要为削峰填谷,主要收益来源为峰谷套利。自 2021 年底《关于组织 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以来,全国各省市的工商业最大峰谷价差 显著拉大,2022 年 10 月国内已有十余个省市电网代理购电最大峰谷价差超过 0.7 元/kWh, 工商业储能的收益空间正逐步打开。

短期内初始投资成本上行压制国内工商业储能经济性,后续电池价格回落后需求有望快速启 动。在储能初始投资 2 元/Wh,年运行天数 300 天,每天两充两放,峰谷价差 0.7 元/kWh 的假设下,我们测算国内 5MWh 工商业储能项目的 IRR 约为 7.9%,项目经济性尚未充分体 现。随着未来国内工商业峰谷价差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电池价格的回落,我们看好国内工商业 储能的经济性将逐步凸显,后续装机需求有望大规模启动。

2.5. 2022 年起国内储能装机规模有望成倍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内储能行业已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测算 2025 年国内新增储能 装机规模有望超过 100GWh,对应 2022-2025 年复合增速超过 100%。从结构上来看,我们 预计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配套储能将率先放量,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则将随后大规模启动。

新能源发电侧:2021 年国内风电+地面光伏电站新增装机规模约为 73GW,以此测算储 能配套比例约为 1.1%。我们预计 2022 年起国内新增风光装机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同 时在政策驱动下储能配套比例将显著提升。假设 2025 年国内新增风电以及集中式光伏 电站的储能配套比例为 20%,储能时长由 2h 逐步提升至 2.5h,则相应的新能源配套储 能装机规模将达到 73GWh。

电源侧辅助服务:2021 年国内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2377GW,配套辅助服务储能的装机 比例不到 0.1%,而发达电力市场中辅助服务费用占总电费的比例一般超过 1.5%。在国 内总电力装机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假设 2025 年配套辅助服务储能的比例为 0.4%, 则对应的电源侧辅助服务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 4GWh。

电网侧:随着我国电气化率的持续提升,近年来全国电网最高发电负荷呈较快增长,而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的要求,到 2030 年省级电 网将基本具备 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我们预计负荷响应能力将主要由电网侧的抽 水蓄能与新型储能提供,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十 五五末国内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将达到 62/120GW,以此倒推 2025/2030 年电网侧新型储 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18GWh。

用户侧:目前国内工商业光伏渗透率不到 2%,而工商业储能则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未来 峰谷价差的拉大,预计国内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将逐渐显现。2020 年国内工业用户总装 接容量约为 3273GW,若假设未来保持 5%的年均增长,同时工商业储能渗透率提升至0.3%,则 20205/2030 年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装机空间将达到 16GWh。

3. 海外:收益上行叠加成本下降预期,2023 年大储弹性可期

3.1. 2022 年海外户储市场高景气,2023 年大储有望接力

海外发达地区储能市场已进入经济性驱动的自发增长阶段。一方面,目前海外发达地区已进 入新能源装机替代存量火电装机的阶段,美国、欧盟(27 国)的火电总装机分别于 2011、 2012 年达到峰值,电力体系对储能的需求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在海外发达地区市场化的 电力体制下,发电侧的成本能够通过电力市场较为顺畅地传导至终端电力用户,储能项目具 备丰富的收益来源。因此,目前除中国以外,全球储能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韩、 澳洲等发达地区。

欧洲电价大幅上行刺激户用储能需求爆发,贡献 2022 年海外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量。与国内 情况不同,绝大多数海外地区的居民电价水平明显高于工商业电价,因此海外用户侧储能主 要集中在居民家庭端,近年来户用储能在海外整体储能装机中的占比达到 30%左右。2022 年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欧洲天然气及电力价格大幅飙升,户用储能的经济性与居民接受度随 之明显提升,2022 年户用储能市场成为拉动海外储能装机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3 年海外大储市场有望接力户储市场,实现装机的高速增长。考虑到海外户用储能仍处 于渗透早期,且短期内欧洲居民电价大概率仍将维持高位,我们预计 2023 年海外户储市场 的高景气度仍将延续,但装机增速或随着基数的提升而有所下滑。相对而言,我们认为 2023 年海外大储市场的装机弹性更值得期待,由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开发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2022 年储能项目收益端的调整速度滞后于成本端的上涨速度,2023 年情况或迎来反转。一方面电价中枢上涨后海外储能项目的收益有望于 2023 年明显抬升,另一方面电池价格有望 于 2023 年步入下行通道,储能项目经济性的提升将有效刺激装机需求。

3.2. 2022 年起海外大储收益端已有明显抬升

海外大储收益模式较为多元化,电力市场机制设计是关键。相较于户用储能,海外大型储能 的商业模式更为复杂,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地区电力市场机制的设计。例如德国的大 型储能项目基本只能通过频率抑制备用(FCR)获取收益,近年来发展相对缓慢,而供电侧 储能收益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加州、德州等)、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区大储的发展则相对 较快。此外,由于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市场的交易结果,因此即 便是同一地区,大储的收入结构也并非一成不变,以 2016 年底投运的加州 Pomona 储能项 目为例,2021 年前其主要收入来源为辅助服务市场,2021 年后峰谷套利逐渐成为主要的收 益来源。

2022年起海外大储收益率整体抬升。目前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主要收益来源包括容量电价、 峰谷套利、辅助服务等,从英国和美国加州的实际电力市场交易结果来看,2022 年起海外 大型储能项目的收益呈明显上升趋势。

3.2.1. 容量电价:确定性较高的固定收益,近年来成交价格持续上行

容量电价是海外大型储能项目最具确定性的收益来源,近年来出清价格持续上行。在英国、 美国加州等地区,储能项目可与大型电网企业签订长期容量电价合约,按照自身能够提供的容量(通常需根据储能时长折算)获取月度或年度固定补偿,在海外储能项目的收益来源中, 容量电价具有较高的确定性。随着传统火电机组的逐步退役以及电价中枢的上涨,近年来海 外地区容量电价整体呈上行趋势,例如英国 2022 年 2 月举办的 T-4 容量市场拍卖出清价格 创下 30.59 英镑/kW/年的历史新高,有近 3.3GW 的电池储能项目中标(降额折算后约为 1.09GW);2022 年加州 Resource Adequacy 平均成交价格亦超过 6 美元 kW/月,较 2017-2018 年的低点提升超过一倍。

3.2.2. 峰谷套利:电价波动加剧,储能项目套利空间提升

新能源渗透导致海外地区电力批发市场峰谷价差扩大,储能收益空间打开。从中长期的趋势 来看,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海外发达地区电力批发市场中的峰谷价差将持续扩大。 以美国加州为例,随着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电力系统净负载(用电负荷-新能源出力) 曲线的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早晚高峰(光伏出力小)与午间低谷之间(光伏出力大)的差 距显著扩大,导致电力批发市场的最大峰谷价差(日前市场)由 2016 年的约 20 美元/MWh 提升至 2021 年的约 60 美元/MWh。峰谷价差的扩大意味着储能项目套利空间的提升,2021 年以来峰谷套利已逐渐成为加州储能项目主要的收益来源。

电价上涨叠加电力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储能项目套利空间进一步提升。在日内峰谷价差拉大 的同时,2021 年以来海外电力市场的波动亦明显加剧,而电价波动的加剧意味着更大的潜 在套利空间,同样有利于储能项目收益的提升。根据加州储能项目的实际交易数据,储能在 电能量市场的套利收益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少数几个极端电价出现的日期,例如 2021Q1 加州 Pomona 储能项目总收益为 121 万美元,其中 2/14-2/18 美国南部暴风雪期间5 天的收益就达到 34 万美元。

3.2.3. 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市场饱和后收益可能下降

近年来海外发达地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整体呈扩大趋势,但市场容量或相对有限。在英国等 地区近年来调频辅助服务是储能项目主要的收益来源,且收益相当可观,例如当前英国 DC 辅助服务的出清价格在 10 英镑/MW/h 以上,对应每 kW 的年化收入超过 80 英镑。但整体上 看,调频辅助服务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例如英国 DC、FFR 辅助服务市场总规模仅为数百 MW),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进入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价格或将面临一定压力, 近年来德国、美国 PJM、美国 CAISO 等电力市场均经历了“辅助服务价格高企-大量储能项 目进入市场-辅助服务价格下降-储能项目收益下降”的发展过程。

3.3. 部分海外地区大储经济性或已较为理想,2023 年装机有望大规模启动

在当前的收益水平下,美国加州等部分海外地区大型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或已较为理想。如前 所述,海外大型储能项目的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市场的交易出清情况,因此难以通过 一个稳态的模型进行收益率的测算。因此,我们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公 开的电力交易信息对美国加州储能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进行了大致匡算,以加州 Pomona 20MW/80MWh 储能项目为例,该项目于 2016 年底投运,初始投资为 4000-4500 万美元, 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获取收益。 容量电价:该项目2016年与加州公用事业公司SCE签订了10年的Resource Adequacy 购买合约,价格约为 11-12 美元/kW/月,折算成项目年收益约为 264-288 万美元。 峰谷套利:该项目最近 4 个季度(21Q2-22Q2)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获得的净收益约为 273 万元 。 辅助服务:该项目最近 4 个季度(21Q2-22Q2)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得的净收益约为 88 万元 。综上,参照最近 4 个季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我们推算该储能项目当前的年收益超过 600 万美 元,静态回收期 8-9 年左右。考虑到该项目建设时间较早,初始投资成本较高(超过 0.5 美 元/Wh),若按照 0.3 美元/Wh 的投资成本重臵,则项目的 IRR 可达 17%,静态回收期 4-5 年,经济性已经相当突出。

2021-2022 年海外大型储能项目延期现象普遍,2023 年积压项目有望集中启动。随着收益模型的建立,近年来美国、英国、澳洲等地区大型储能项目层出不穷,但装机成本的大幅上 涨与海运、疫情等扰动因素导致建设进度有所滞后,项目出现较大程度上的堆积。根据美国 清洁能源协会 ACP 统计,2022 上半年美国延期的大型风光储项目达到 32.4GW,较 2021 年底新增超 20GW,截至 2022H1 延期的储能项目累计体量达到 4.2GW。截至 2021 年底, 英国亦有 27GW 的累计储能项目提交量,其中 2021 年新增规模超过 11GW。随着 2023 年 上游锂资源产能迎来较大释放,我们预计电池价格拐点渐近,装机成本下行的预期下海外大 型储能项目的建设进度有望明显加快,装机弹性巨大。

2023 年全球储能行业景气延续,大储装机弹性有望超越户储。综上,当前海内外储能市场 均已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在供电侧及用户侧两方面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储能市场有望保持 强劲增长。从结构来看,2022 年海外户用储能增速最快,2023 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由 于基数提升,增速大概率下滑。相较而言 2022 年海内外大储装机受到一定程度压制,随着 收益端的提升以及成本端的逐步回落,我们看好 2023 年全球大型储能项目有望大规模启动, 装机增速或超户用储能。

4. 投资分析

4.1. 大储产业链各环节竞争趋于激烈,电池及热管理环节格局相对较好

当 前 储能 集装 箱为 大型 储能 项目 主要 的装 机 形式 ,主 要由 电池 、电 力电 子设 备 (PCS/BMS/EMS)、温控系统、消防系统、系统集成、EPC 等环节构成。从价值量占比来 看,电池占据 60%-70%的系统成本,电力电子设备成本占比约为 15%-20%,温控、消防等 其他环节的成本占比相对较小。

产业链各环节竞争趋于激烈,目前电池及热管理环节格局相对较好。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扩 大,近两年大量参与者进入市场,整体上各环节的竞争格局均趋于分散。相对而言,电池及 热管理环节的格局较为集中,PCS、系统集成环节的竞争则已经较为激烈。尤其是在储能商 业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国内市场,行业的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增收不增利或成为常态; 海外市场中储能成本传导相对顺畅,同时在可融资性、售后服务方面的壁垒更高,因此竞争 相对缓和,盈利兑现度较高。

头部电池厂商认可度高,产品享受一定溢价。电池是储能系统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储能项目的稳定运行与收益率,因此终端业主对于电池的品质具有较高的 要求(部分业主跳过集成商直接指定电池品牌),目前来看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在客户 认可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且产品可享受一定溢价。与此同时,电芯制造环节固定资产投资相 对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扩产周期,因此在下游需求快速爆发的背景下,目前电芯为储能产业 链中供应最为紧张的环节。虽然 2021 下半年起碳酸锂价格的飙升对电池企业盈利造成一定 压力,但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成本传导相对顺畅,预计 2022 下半年起电芯环节的毛利率将得 到一定修复。但 2024 年后随着产能的快速释放,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储能电池行业大概率 将迎来一轮洗牌。

储能温控市场“小而精”,竞争格局相对清晰。在液冷加速替代风冷的趋势下,我们测算 2025 年储能温控市场有望超过 100 亿元,对应 2022-2025 年复合增速接近 90%。温控在储能系 统中的成本占比较低,但对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 认为储能集成商或项目业主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性能稳定的温控方案,而非单纯地压缩成 本。从技术角度来看,储能温控在控制精度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均有严苛要求,且通常需要针 对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或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下游客户黏性较强。因此, 目前储能温控市场相对集中,龙头领先优势明显,盈利兑现度高。

PCS 环节市场参与者众多,国内市场竞争已较为激烈。目前储能 PCS 市场的参与者包括逆 变器企业、电力设备企业等多种类型,固定资产投入低,产品同质性强,价格是重要竞争手 段。相对而言海外储能市场进入壁垒较高(认证、服务、项目经验等方面),且 EPC/集成商 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定,盈利能力明显好于国内。

集成环节短期格局分散,长期龙头占优。短期内国内系统集成环节进入壁垒低(外采设备后 组装即可),且行业新进者急需积累项目建设或运营经验,因此抢资源是当务之急,订单优 先级大于项目盈利,具备项目资源获取能力(例如背靠大型发电、电网企业)的厂商有望占 据先机。海外市场系统集成环节则主要由外资厂商占据,目前只有阳光、比亚迪等少数国内 企业具备海外项目交付能力。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国内集成环节盈利能力承压,未来几年行 业大概率迎来洗牌,具备技术、经验、规模优势的厂商将留到最后,行业终局或将由特斯拉、 Fluence、华为、阳光、比亚迪等海内外储能龙头主导。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