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正在诞生中的恒星!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首批全彩照片公布

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公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一批全彩色照片。它们是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升空半年多来所发布的首批照片。 第一张:星系团SM...

NASA公布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色照片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社交媒体公布了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色图像。这张被称为“韦伯的首次深空”的照片中显示的是星系团SMACS 0723包含了数千个星系,距离地...

“中国复眼”开建!可实现千万公里外小行星探测成像

记者近日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重庆研制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该项目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

我们是最好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撞”出里程碑式新发现

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北京谱仪III实验,科研合作组完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正反科西超子衰变参数和不对称性测量,为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探索开创了新的实验方法。相...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下水

5月1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下水。该船隶属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是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拓展...

中国科学家提出寻找系外宜居行星计划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的巡天计划,寻找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如果实施,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

50 年来首次,美国将就 UFO 问题举行听证会

据 CNN 报道,美国众议院小组将于当地时间周二举行一场关于“不明飞行现象”的公开听证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UFO,这将是美国国会 50 多年来首次就这一问题举行听证。 报道称,该...

在智能超算“无人区”唱响青春之歌,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

这是一个关于“10000年”和“304秒”的青春故事。 2019年,谷歌宣称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用200秒完成的任务,传统超级计算机估计要10000年才...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启

我国10日凌晨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大幕开启。 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也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4次远征。 夏夜已深,椰风...

中国打造旗舰级太空望远镜 将有助揭示宇宙演化奥秘

天文学家表示,未来将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望远镜将成为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要把星辰大海看得更广、更深、更清晰,有望促进中国光学天文的飞跃式发展,并为人类带来对宇宙的革命性认知。...

首次成功!美太空公司直升机空中接住坠落火箭,过程让人捏把汗

据英国《卫报》报道,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太空公司 " 火箭实验室 "(Rocket Lab)在一次测试中成功地用直升机接住了一枚坠落的火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称这次测试 " 有点像...

致敬!12位长年隐姓埋名的功勋,首度公开!中国航天日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组织“传承·梦想”航天日主题活动,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首度公开12位已退休且过脱密期、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

我科学家实现里德堡原子多频率微波精密探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丁冬生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多频率微波的精密探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认为:“该工作展示的结果对原...

嫦娥四号最新研究成果:着陆区附近月壤内聚力较大

2022年初,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等多家单...

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我国科学家近日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该研究成果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近日成功出束,标志该谱仪设备研制与安装成功。束流性能测试表明,已测工况的中子束尺寸与分布、中子能谱、通量等重要参数与预期相符。 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是国内...

挑战“地球第四极”:渔村崛起“深海科技高地”

鹿回头,位于三亚正南端,是经亿万年浪击沙叠形成的“半山半岛”。在这里,一段黎族青年追逐鹿女的爱情神话传了千百年。当科考母船载着“奋斗者”号等装备,由此进入南海、印度洋、太平洋,中国...

长征火箭家族“上新”!解码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

3月29日,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

韩媒:韩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发明出提高芯片产量新技术

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院 (KIMM) 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Singapore) 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制造高度均匀和可扩展的半导体晶圆的技术。 据韩媒 businessko...

2022年,中美科技博弈出现哪些变数?后来居上是否可能?

在去年年底刚刚过去的中国制造日,龙芯董事长胡伟武先生激情澎湃地讲述了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CPU——龙芯3A5000的前世今生。 对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他也满怀信心。 过去的一年里,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投诉邮箱: vkhz@qq.com

合作微信(仅限“非工作时间”):点击跳转到扫码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