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主战派首领韩侂胄(tuōzhòu)请求宋宁宗下诏,出兵北伐。这一次北伐,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听闻此消息,...
他是北宋著名诗人,当年积极变革,却无人支持,年过半百的他对政治国事早已心灰意冷,用20个字创作出一首诗词流传千古,语言朴素,在领略到自然景物之美的同时,也耐人寻味。 ...
近几年,从“丧”到“网抑云”再到“emo”,网上出现大量描述难过和抑郁的梗。而十几年前,类似的彷徨中,曾有一本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陪伴和抚慰一代人成长。 如今,《读者》...
在我国古代,有几对兄妹在我国文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东汉时期班固、班昭兄妹治学著书;西晋时期左思、左棻兄妹以文采闻名天下;南朝时期鲍照、鲍令晖兄妹,因手足情深成为时代佳话,...
春末夏交的温热,让岸上的青蛙,都显出了困倦的气色,想躲到摇椅下求凉,却不知惊扰了,在上面昏昏欲睡的青年的美梦。 记得也是这个季节,她手拿团扇,从红桥上走来,微风轻拂,罗裳扬起,柳絮...
大家对于辛弃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个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有"词中之龙"之称。 但其实辛弃疾还是一位南宋的将领,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主张恢复国家统一,他的诗词也多是流露出保...
本文旨在了解古代的早夏梅雨和现代梅雨的区别。 现代气候学上的梅雨,是指的每年公历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盘踞,形成的高温高湿的夏雨期,时间可以长...
王昌龄擅写七绝,是古代诗评家公认的,仅次于李白的“七绝圣手”。 尽管在整体的创作成就上,王昌龄略微逊于李白,但是明代的李攀龙认为,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出塞》写的《出塞二首·其一》,乃...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卢钺(yuè)的《雪梅》 古代文人墨客,向爱以“梅、雪”喻人品,梅之高洁,雪之纯白,皆是人立世之恒则。 ...
贾琏给人的印象是浪荡不成器。都觉得他能力气度不如王熙凤,在家怕老婆,在外好色惹事不断,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殊不知这个说法小看贾琏了。 贾琏是荣国公嫡长重孙,贾母的嫡长孙,世袭一等爵贾...
木兰花 宋 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木兰花》原来是唐教坊曲,后...
盛唐时期的诗人中,有一些“神仙友谊”常被后人称颂,比如“李杜”,虽仅有三面之缘,却成了一生的挚友; 再比如王维和孟浩然,仅仅是在长安短暂的相处,却成为了千古佳话。孟浩然死后,王维哭...
什么是善良? 百科上解释: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对他人不怀恶意,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最善良的人,莫过于自己过得不好,但依然对他人心怀善意。 如果你也做不到,请读...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如果这世间真有时空隧道,1559年的那个春天,须发皆白的文老太爷最渴望的,是穿越回演唱会现场,对着正在台上唱《笨小孩》的刘天王道一声:“谢谢!”。 ...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出自邵雍的《清风吟》 邵雍,北宋奇才,真正的隐士,素有“诸葛”贤名。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邵雍就在洛阳城郊安居。 从这首《...
布衣诗人孟浩然,一生未曾做官。他的诗词清新自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孟浩然的这首诗,寓情于景,既写出夏日的清凉,又将对好友的怀念融入其中。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鲁智深在杨志和曹正的帮助下,顺利地攻下了二龙山。他和杨志并肩当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二龙。只是,当武松上山之后,原先的格局逐渐产生了变化,鲁智深更愿意和武松在一起,而把杨志晾在一边。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她以一女子,独步词坛,冠绝一时。她的词于苏豪(豪放词)、柳俗(民间词)、周律(格律词)...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作者:洞见·yy 作家余秋雨不止一次说过: “我最喜欢的文人是苏轼,而在他的作品中,我最青睐的则是《赤壁赋》。”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
北宋苏轼在凤翔府任判官时,与董传私交甚笃。董传虽家境贫寒,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朴素的衣着丝毫掩盖不住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骨。离开凤翔时,苏轼给董传写下一首留别诗,诗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