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建设数字政府,先让信息共享“跑”起来

时间:2022-06-28 23:22:42 热传 我要投稿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要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

建设数字政府,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十分重要的方面。如果政府的脚步跟不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不仅会让行政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更会让行政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无法带领企业和群众更好地发展经济、服务社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从地方建设数字政府的情况来看,从总体上讲,还是非常积极的,也是热情很高的,从设立机构到财政投入,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都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最大力度的投入,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取得主动权。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和评价地方在数字建设方面的做法呢?大量的投入和取得的效果是否匹配呢?显然,需要突破硬件投入看软件建设,突破表面看内在,突破形式看内容。因为,数字政府绝不是购买了多少硬件设备、投入了多少财力、设置了怎样的机构、安排了多少专业人员那么简单。更多情况下,数字政府体现在软件方面,也就是所能提供的服务条件和服务方式,能否实现政务服务效率的有效提升和服务水平的质的提升。如果硬件条件很好,软件服务一般,那么,这样的数字政府建设就很难达到目的、很难体现水平,也很难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其中,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就是将分散于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等能够共享,从而依据这些数据和信息,为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居民等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准确的决策依据和最具效率的参考价值。如果数据、信息仍然分散于各个部门,不能实现共享,那么,数字政府与非数字政府相比,也就只是在局部有些效果,从整体来说,效果很不明显。

恰恰是这一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在一些地方,身份证号码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由15位提升到18位了,可是,居民在办理诸如住房公积金手续,查询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时,却始终查询不到,原因是,公积金中心登记的仍然是15位身份证号码,必须居民到公积金中心服务柜台才能修改。显然,这是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的表现之一。因为,身份证号码调整以后,如果信息共享,早就应当自动调整,而不需要居民到公积金中心服务柜台去调整。如此,还如何方便企业和居民办事呢?

这只是一个方面,其他方面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否仍然存在数字鸿沟,是否还在把持着一块“自留地”生活,是否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权力尚在,需要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清楚,各地投入到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人财物已经相当的多,如果不能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垄断”,不能突破部门利益保护障碍,不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那么,所有的投入都是白搭,是浪费,就必须对部门的数字建设方面的投入进行效果评估,对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殊不知,受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影响,政府能够支配的财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多地方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投入,都是挤占了其他方面的资金,是节省下来的钱。如果达不到建设的目的,是必须对相关职能部门追责的。因此,必须对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看还有哪些鸿沟、哪些障碍、哪些“肠梗阻”,症结在哪。只要不是法律规定的、有特殊要求不能公开的数据和信息,都要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否则,就是人为设置障碍,就要依法打通,以实现数字政府建设效率最大化、服务最优化。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