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农场建在屋顶上 | 屋顶农场:别样的城市浪漫农业

时间:2022-07-10 00:26:09 热议 我要投稿

美国纽约市正刮起一股“屋顶农场”风,人们在屋顶有限空间内开辟一方园地,或种植果蔬,或养殖蜜蜂,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安享田园情怀。同时,“屋顶农场”也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市民自发的农业活动屡见不鲜,并由于用地及空间的权属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与城市绿地相比,建筑具有更为明确的权属和使用主体,建筑的屋顶、外立面、室内空间均可以在现代城市农业技术和建筑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利用,进行农业生产。其中对建筑屋顶的利用在实践中已经相对成熟。

屋顶农场的意义

在我国,屋顶长期以来是城市中的消极空间。普通的屋顶绿化限于屋顶荷载、土层厚度等技术要求,难以形成有活力的空间,反而使屋顶绿化陷入难以推行并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将农业活动引入屋顶空间可以在满足屋顶绿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归属感的社会空间,使屋顶这种消极空间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在我国的城市农业实践中,屋顶农场的发展较为顺利,在不涉及权属争议的前提下,所遇阻力较小,中国现有屋顶面积73万hm2,绝大部分被完全闲置,利用屋顶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

屋顶的作用

屋顶农场在调节温度、洪水控制、城市降噪等方面的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屋顶种植农作物可以降低太阳辐射,调节气温,夏季高温时室内气温通常可以降低5-6℃,严寒的冬季要比没有屋顶花园的室内温度高2-3℃。这样对于建筑物的顶层,至少能够节省50%用于空调的能源,还可以节省50%的冬季供暖能源。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的CO2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屋顶农场对雨水具有截留效应,可以蓄存60%~70%的天然降雨。在屋顶种植农作物至少可以减少3dB的噪声,同时隔绝噪声声效能达到8dB。德国的研究显示,城市绿色屋顶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英国学者估计英国的屋顶花园可以将房屋价值增长10%-30%。此外,屋顶是城市中相对独立的空间,更容易形成小的生态圈,在土质、水质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更为可控

屋顶农场的利用

除了绿化环境之外,亲近自然拓展知识面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也是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知识产生兴趣的很好切入点,所以未来教育学家曾说,未来的教育就是回归自然的教育,通过科普基地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怀,对学生成长甚至一生都影响很大,各个学校对科普基地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大多数校园都受耕地条件局限,而难以实现。所以学校建筑物屋顶采用现代农耕技术,构建起高效化多功能型的科普基地将是所有学校建设科普基地的必然选择。大多数学校都有丰富的屋顶资源,可以让更多学生对农业对生物科技产生兴趣。

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农场开业了,它建在了一个农贸市场的屋顶上,究竟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这一“生态屋顶农场”的占地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包括2000平方米的园艺型温室,主要用于养殖鱼类;以及2000平方米的室外花园,主要用于生产蔬菜和花卉,此外,还包括一片太阳能电池板区域,为农场提供电力供应。

这家“生态屋顶农场”预计将年产35吨鲈鱼和18吨小西红柿,此外,农场还种植了大葱、豆角等蔬菜,以及一些盆栽的花卉进行出售。在产品的销售方面,农场则无需支出太多的运输成本,因为大部分买家都是附近或周边地区的消费者。

其实,不止是比利时,德国柏林作为城市种菜潮流的“先驱”,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搞家庭菜园。气候专家和城市规划者把这一模式叫做“城市农业”。据报道,柏林全市目前大约有74500个小菜园;而在法国巴黎,继“屋顶农场”之后,巴黎居民又开始在自家6平方米的阳台上种植起草莓、西红柿、豌豆、卷心菜等各种水果蔬菜。甚至有些郊区居民每年都能在自家阳台上收获大约6公斤新鲜桃子;而在日本东京闹市区,高层楼顶、地下室以及阳台上,到处都有新鲜果蔬的影子;中国的屋顶农场,正在成为趋势。

屋顶农场已经成为一个融生态、环保、旅游、休闲、餐饮、教育为一体的小型生态产业,更是一项富有创意、时尚、灵活、新鲜、便利和低碳环保的创举。利用居住闲置空间进行可食用植物种植的屋顶农场是21世纪一项新的朝阳产业,也成为创业新的“高地”,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