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重庆算几线城市?我前几天说是二线城市,好多人说不该这样说?

时间:2022-04-16 21:47:03 热文 我要投稿

重庆算几线城市?不管是几线城市,对于普通人来讲都没有什么差别。现在公认的一线城市,主要还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个城市,对于其他的省会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包括重庆、天津等,严格意义来将都还是属于二线城市。

虽然重庆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快,不管是经济发展的势头,还是城市的规模扩展,还是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还是基础实施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西部地区地位和影响力,越来具备一线城市的所有功能,所以网上就有人认为重庆是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对于是不是一线城市,其实重庆人并不向往,我们不希望在成为一线城市之后,物价水平是现在的好几倍,我们不希望房价是现在的好几倍,我们更不希望买上汽车而上不了号,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不过是几线城市,只要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就可以了。

网上很多人之所以会说重庆是一线城市,主要还是源于201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数据而得出的结论。据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GDP)236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0元,同比增长9.6%。重庆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全市常住人口为3124.32万人,比上年增加22.53万人;2019年,重庆居民收入也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20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9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3元,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1:1,比上年缩小0.02。2019年,重庆居民消费水平也持续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74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85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112元,增长9.5%。

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454.00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23亿元,增长7.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6:27.32:71.62。

从统计数据来分析,重庆市与广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只相差22.83亿元,由于重庆与广州地区生产总值比较接近,有人就会天然地认为重庆即将超越广州,甚至是取代广州进入一线城市。其实这种提法并不是重庆人自己想要的。本身对于一个城市,是一线还是二线,并不是由官方来划分的,基本上属于一些学会、协会或是专业人士依照各地的综合实力水平来划分的。但是这种划分没有实在的具体意义。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比二线城市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作为一线城市最自豪的,到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口比较多,外地人的到来,可以为一线城市提供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增加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吸引来投资,增加本地消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纵观一线城市,其实一线城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也是弊大于利。首先房价居高不小,要想在一线城市买房,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周围很多同事、邻居的朋友,其子女都在一线城市工作,为了在一线城市买房,家里几乎耗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要到处借债,才能筹齐孩子的首付款;从消费来说,虽然一线城市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高,但一线城市的物价水平更高,5000元在重庆可以生活的不错,但是在一线城市过日子可能就比较难。比如租房居住一项,在重庆很多地方1000多元可以租住一室一厅,但在一线城市合租一个单间也需要2000多元,房租占了整个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从够幸福指数来讲,一线城市可能视野更为开阔一些,对于那些具有真才实干的人员,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大一些,毕竟有很多大型企业的总部,跨国公司的总部大都设在一线城市,对于真正的人才在一线城市可能成功的机会更多,发展的平台更大,这也是一线城市为什么比二线发展更快的根本原因。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能够在二线城市有一份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买一套房,这些都是完全能够做到。比如在上海只能买50平米的小房子,在重庆可以买到100平米的大房子,还要另加一部小汽车,而且车牌敞开上,路上行驶也不限号,相比来说,在重庆生活的幸福指数还要大大高于一线城市,生活质量还要高于一线城市。

综上所说,不说现在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还比广州,今年以后估计要超越广州,即使今后高于广州,甚至高于深圳,但整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还是不如广州和深圳。重庆的发展不是为了要和别人争抢一线城市这个虚名,重庆即使今后更进一步发展了,我们还是安安心心做我们的二线城市更好。